模拟医院探访记
在北京市平谷区,有这样一家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与普通医院并无二致,但它却吸引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500多名学员前来学习。这所医院就是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建立的以动物代替患者接受“治疗”的模拟医院。据了解,这类医院在北京乃至全国尚属。1月15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家医院。
手术标准向普通医院看齐
走进模拟医院,第一感觉就像来到了一间被放大的手术室。醒目的标识上分别写着“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穿着绿色手术衣的医务人员穿梭于各类手术室。记者在进入之前也被要求换上手术衣、套上鞋套。
在四楼的基本技能培训室,记者看到学员们正在进行模拟箱练习。模拟箱旁边依次摆放着针线、绿豆、玉米、套圈等。据介绍,这些都是医生们用来练手的“秘密武器”。记者发现,黑色的模拟箱只有顶部开着4个小孔,平谷区医院副院长王建云解释说,模拟箱相当于人体腹腔,过去手术都是开放式,刀口较大,如今这类手术都向微创发展。4个小孔,就相当于在人的肚皮上打的4个小洞。王建云把记者领到正在做“微创手术”的学员面前,只见他们手握持针器等医疗器械,从小孔探入模拟箱,对箱内的器官模拟道具——肉块儿进行缝合,并随时通过旁边的监视屏观察缝合情况。
“这实际是在模拟普通的微创手术过程。缝合是其中一个步骤。但也是最难的操作技术之一,需要反复摸索,但又不可能在病人身上直接练习,动物是比较好的替代。”王建云说。
在动物活体实验间,平谷区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郭慧丽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上的“患者”内脏器官,持仪器的手做着精细移动。仪器另一端是长长的导管,连接切入“患者”身体。“患者”安静地躺在手术布下,头上却长着两只毛茸茸的大耳朵,原来这名“患者”是头猪。
郭慧丽说,她正在给猪施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这种手术适用于早期胃癌患者。记者看到,她先用针形刀把病变部位最大范围地标记,再将美蓝加甘油果糖注射液打到“患者”的黏膜层下,逐步用针形刀进行黏膜剥离。“模拟手术尽管是演练,但每个步骤我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与真正的手术一样。”
平谷区医院院长金大庆告诉记者,模拟医院前身是平谷区医院培训年轻医生的手术训练基地。2010年7月,这里正式更名为平谷模拟医院,开始对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医生进行动物模拟手术训练。
“模拟医院与一家真正的医院几乎完全一样,设正规无菌手术室四间,配备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腔镜、C型臂以及各种手术器械。这些设备多是医院更新换代淘汰下来的,但都运行良好。”金大庆介绍。目前,该院建立了腔镜、内镜等5个学系共13个学组的机构。平时模拟医院每周提供两头猪,用于培训普通外科开腹手术、开胸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每周提供一头猪用于反复培训介入技术;提供兔、鼠用于微细手术训练。该院还建立了观察室,以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反应。
据介绍,在前来学习的学员中,不乏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手感有了,手法也比以前熟练多了”
据了解,模拟医院的一个培训周期是7天,收费5000元。来自吉林省某三级医院的一位学员告诉记者,她参加过很多培训班,“但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理论课多,动手机会少,所以感觉收获不大。”在这里却得到了充分的动手训练。这位学员说她报的是腹腔镜模拟实验班,在7天培训时间里,她分别要进行模拟训练、动物尸体实验加模拟训练、动物尸体和活体实验及模拟训练。
“每天18时到21时学员自己可以进行模拟箱训练,老师也会手把手地教,白天除了正常教学外,还保证50分钟动物活体实验,相当于一个二类或者三类手术的时间。”这名学员告诉记者,她开始对腹腔镜微创手术很排斥,觉得很难,现在经过动手训练,已经能够很熟练地操作了。
有人认为,有些手术医生在计算机上也可以模拟,不用在动物身上训练。针对这个观点,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副处长潘慧说:“手感不一样。”在他看来,计算机技术模拟得再逼真,也不过是操作程序设计的“游戏”,很难精确模拟人的感觉。
据介绍,北京协和医院有意将这里作为该院医生的实践基地,将本院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动物实验技术结合起来,对年轻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
用感恩的心对待“患者”
当然,模拟医院的建立和学员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实验动物。国家有关部门1988年出台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1997年出台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规定,饲养和使用实验动物,必须获得生产和使用许可证。金大庆说,模拟医院使用的实验动物,都是获准使用的。“我们特别感谢这些为医学实践作出贡献的小动物。‘把动物当人’是模拟医院的医训,一是用感恩的心对待每一只躺上手术台的动物,二是教导医生把动物当成真正的患者,把每一次模拟手术当作实战,尽心尽责。”
记者看到,该院有一块专门纪念实验动物的墓碑,墓碑上刻着“感谢你们为人类健康作出的贡献”。“每次培训班结束,学员都会对着墓碑默哀3分钟,以纪念这些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实验动物。”金大庆最后说。
- 2011-01-20模拟医院探访记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