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糖果市场 小心吃到“伪”巧克力
随着春节的临近,省会的糖果市场也渐热起来,很多市民在购买糖果时也都喜欢买上一些巧克力来招待客人。其中,有一种“伪巧克力”就因价格低廉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不过,专家提醒,以“代可可脂”为主要成份的伪巧克力,属于反式脂肪酸的一种,大量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无益。
调查:代可可脂巧克力随处可见
近日,记者走访省会部分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发现,代可可脂巧克力随处可见,但是商家在销售时却都以“巧克力”为名来出售。在批发市场,记者看到一种售价仅为2元的巧克力卖得很火,在巧克力包装纸的后面有四个字“代可可脂”,配料显示为:白砂糖、代可可脂、可可粉。一种代可可脂巧克力称重计量,每斤售价在20元左右,而一种可可脂巧克力每斤都在七八十元,两者的售价相差好几倍。“除了品牌价值不同以外,其他的都差不多。”一名巧克力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那么,代可可脂和可可脂到底有什么不同吗?“都是巧克力,这还能有什么区别啊?”采访中,大多数市民对此并不了解。“这个太专业,我们也看不懂。既然超市能卖,应该不会有问题。”正在购买代可可脂巧克力的一位市民说。
说法:非可可脂超过5%不能称巧克力
“原料含可可脂的是纯巧克力,而含代可可脂并且添加量超过5%的只是巧克力制品。”石家庄市质监局有关人员介绍,2007年6月1日正式执行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国内贸易行业标准》规定,凡是代可可脂添加量超过5%,以代可可脂、白砂糖或甜味料为主要原料的产品都不能直接标注为巧克力,而应该在其标签上加上关于“代可可脂”的含量说明,其标注也将改为“代可可脂巧克力”或“代可可脂巧克力风味制品”。另外,从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巧克力与巧克力制品》规定了巧克力中可可脂含量的下限,要求白巧克力不低于20%,黑巧克力不低于18%。
呼吁:商家遵守法规明确标注
记者查阅《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看到其中强制条款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导致消费者将购买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当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因字号不同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时,也应使用同一字号标示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那些披着“巧克力”外衣的伪巧克力及其制品有误导、欺骗消费者的嫌疑。尽管《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国内贸易行业标准》只是一个行业标准,同样也是国家标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应该规范操作,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对那些不遵守国家规定的企业,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他们企业的信誉和产品质量。
疑问:代可可脂与可可脂有何不同?
据介绍,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从天然可可豆中制得的乳黄色硬性天然植物油脂的天然可可脂;而代可可脂巧克力的主要成分为代可可脂,一般指代可可脂添加量超过5%的产品。
代可可脂是一种由动物蛋白油脂、植物油脂与可可粉相混合的油脂,为达到可可脂的口感、质地和组织状态,一般都采用氢化的工艺,而这种氢化的植物油脂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代可可脂的胆固醇含量比可可脂高很多,高糖高热量,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较大。市民购买巧克力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巧克力与代可可脂“巧克力”。
提醒:三招识别代可可脂“巧克力”
采访中,专家表示,识别巧克力与代可可脂“巧克力”的最直接方式是凭口感,可可脂做的巧克力口感细腻、光滑,而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则较为粗糙,在口中不易溶化。可可脂的熔点远低于代可可脂,仅靠手心温度就可以使巧克力变软。代可可脂“巧克力”则不容易变软。掰开看断层,可可脂巧克力比较细腻,代可可脂“巧克力”则有气泡。“其实最简单的可以看价格,可可脂巧克力制作成本要比代可可脂高好几倍。”
- 2011-01-15春节糖果市场 小心吃到“伪”巧克力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