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鱼龙混杂 刘刚探源“无奈的养生”
2010年11月,长沙又出现一起“断食养生”的养生怪现象,伪养生专家林海峰的曝光又把养生话题推向风口浪尖,他说“米饭面食是现代中国人饮食中的毒药”,并发出了“每天只喝8杯西芹、胡萝卜、黄瓜等榨成果蔬汁,如果能喝10天连癌症者都可以治”的大胆言论。追随林海峰半年的养生者在尝试“断食”后惹了一身的病痛,经媒体曝光后,林海峰的“伪养生论”才遭到众人的置疑和谴责。对于近来的养生乱象,记者采访了出身基础营养学研究、长期从事养生实践的刘刚先生,刘刚表示,众多伪养生专家的出现抹杀了养生的原本意义,让养生逐渐偏离轨道,陷入万分无奈的境地。
风靡一时的养生怪招
还记得“打鸡血”吗?这个曾经风靡全国的“养生法”如今已沦落为网民的戏谑之词,用以调侃一个人特别兴奋、疯狂和痴迷的状态。
“我看到很多人拿着小鸡去抽血,再把鸡血打入自己的身体。”现年50岁的冯先生向记者回忆起了那个时期发生的事:当年的冯先生年仅7岁,他的父亲是医生,在卫生所里上班,每次冯先生去找父亲时都能看到满走廊的人,**老少皆排着队,手里提着小鸡。冯先生描述说,抽鸡血时鸡的尖叫和小孩子的哭闹此起彼伏,更有打瞌睡的人怀揣的鸡跳了出来,于是又满地抓鸡,给原本的嘈杂添乱。讲起“打鸡血”热潮,冯先生异常后怕,他说,当时很多人把抽过血的鸡送给了父亲,而抽过血的鸡瘦骨嶙峋,烹饪后没有香味,那段时期,冯先生吃了很多索然无味的鸡肉。
据了解,打鸡血流行于1967年,前后历时约10个月,地区波及范围从大都市到穷乡僻壤。直到不断有人因为打了鸡血而发生严重抗原抗体病理性反应,这个养生潮才慢慢“退出江湖”。此后,诸如打鸡血的养生怪招并未沉没,红茶菌、甩手功等又频繁浮现在老百姓周围。近来更有甚者,如生吞泥鳅、电疗法等,这些养生怪招都有地区甚至全国效仿的“光辉岁月”,但都以“曲终人散”为下场,结局让人扼腕。
养生市场鱼龙混杂
记者经过调查时发现,养生怪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是由于活跃在养生圈里的大部分“养生专家”的养生法都套用中医理论,让人无从证伪。而人们对养生的关注和热议,让媒体不由地把镜头聚焦在养生话题上,媒体无意间的“推波助澜”又把养生推上了另一个舆论高度,于是周而复始,导致媒体在宣传养生时对养生无限夸大,过分地宣传和塑造“养生专家”。在这些过程中,民众普遍缺乏养生科普知识,于是对各个“养生专家”深信不疑,进而对他们趋之若鹜。
近来的养生怪现象无疑组成了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影像,老百姓在惊呼上当之后,又转而盲目地去寻找下一位“养生导师”。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怪现象却不足以让养生这个话题偃旗息鼓,反而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市场,各大美容院、足浴场所、SPA馆纷纷变身“养生会所”,推出各种养生方案,甚至连一个小小的足疗师都自诩养生师。
记者了解到,现代社会对“养生”的追捧已让养生逐渐丧失它的原本面目。有的“养生偏方”以一概全,像轰动一时的“绿豆治百病”,事实上,绿豆对于脾胃虚弱、体质寒凉、肾功能差的人来说非常不利。有的“养生偏方”以出奇招制胜,像“生吞泥鳅”、“生吃茄子”等,当听信“养生偏方”反得病,伪养生陆续粉墨登场时,真正的养生就偏离了方向。
“无奈的养生”追根溯源
养生市场日渐混乱,在“养生专家”不断被拍砖倒台时,人们日渐疑惑:为什么养生会陷入如斯境地?记者采访了出身基础营养学研究、长期从事养生实践的刘刚先生。提起养生现状,刘刚一脸无奈,并向记者阐述了目前养生行业为何无奈的根源。
首先,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没有养生专家。当今市场上所谓的养生专家多为“无照养生”,只有在经媒体曝光之后,百姓才恍然大悟,识破这些伪养生专家的真面目。刘刚说:“现在我国国内的养生业都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开设专业的养生培训体系,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去给所谓的养生专家们颁发养生执照,那些自诩‘养生专家’的人只能称得上是养生爱好者,不能算是名正言顺的养生专家。”
其次,伪养生专家还没搞清楚何为“健康”。据了解,现在国际上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处于完美的状态。”刘刚说:“什么是‘完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只是停留在哲学范畴。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养生专家把这个国际定义背得滚瓜烂熟,却没有真正地去思考‘什么是健康’,一个连‘健康’为何物都不知道的人,称不上是养生专家。”
第三,如何养生?刘刚告诉记者:“如果养生专家并没有思考过‘养生是什么’、‘养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那就只能算是一个养生爱好者。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养生是防病,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解释中医‘三分治七分养’的概念。刘刚说:“身强体健的人不一定长寿,长寿的人不一定身强体健。古人说的‘身强力壮不长寿,病病怏怏活百年’,但很多所谓的养生专家却不懂这一点,他们大都纠结在具体的方法上,而很少从宏观的角度去探讨养生的真谛。”
针对养生乱象,刘刚强调说:“养生就是维护人体最佳生存状态。”刘刚列举了《吕氏春秋》里的记载:“年得寿长者,非短而续之,比其数也,比数之务,在乎除害。”并强调说养生也应该是“无为而治”,不能过分地干预机体。他解释说:“就像农民种地,只需要给庄稼创造一个最佳的生存环境就行了,不需要‘揠苗助长’。”
第四,养生专家本人就应该是养生受益者。据调查了解,近来很多人标榜自己是“养生专家”,当仔细审视这些“养生专家”时不难发现,他们有的骨瘦嶙峋,有的脑满肠肥,有的未老先衰。这些都是伪养生专家的病态反应。刘刚表示:“一个连自己都养不好的人,何以称得上是‘养生专家’,百姓可以从这点去判别一个养生专家的真伪。”
第五,法规漏洞。据了解,现今中国的法规规定保健品是不能用于治病,其实不然,刘刚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维生素C的用途。目前我国的维生素c有三种批号:药准字(药)、国食健字(保健品)、普通食品,但它们在结构与功效上并无区别。刘刚说,当一个人的维生素严重缺乏致产生坏血病时,维生素c就是药品;当维生素c缺乏致免疫功能下降,补充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时,维生素c就是保健品;为了防止维生素c缺乏而进行日常补充,维生素c就是食品。
刘刚告诉记者:“将营养素刻意限定为某种功用的行为,是对营养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营养素都有其特定作用,其对人体的功效与人体对该种营养素的缺乏或堆积程度有关,与批号无关。诸如此类的,像‘前列康’其实就是油菜花粉,‘肝得健’其实就是卵鳞脂等等。”刘刚表示,因为职能部门对营养素认识上的误区,所以让养生行业无比困惑。
面对五花八门的伪养生专家和他们“各显神通”推出的养生怪招,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在养生“迷云阵”里的免疫力?刘刚表示,长期以来自己就是根据所述五点来辨别养生专家真伪,避免自己走入养生误区的。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养生乱象依旧是“人才辈出”,只有提高自己的养生科普知识和养生辨伪能力,能才真正走出养生误区,真正做到现代健康养生。
- 2011-01-07养生鱼龙混杂 刘刚探源“无奈的养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