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入法

将“常回家看看”入法引热议 父母不想把子女“绑回家”

      一首《常回家看看》,曾经唱遍大街小巷,但是真正做到的人有多少呢?近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近期民政部将把修订草案上报国务院法制办。本次修订草案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精神慰藉”的内容,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子女“常回家看看”将有望进入正式法律条文。昨天,“社区大管家”带着这一条新规走访了社区,市民对此看法不一。

      父母:盼子女回来,但不想耽误他们的事业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1.67亿的老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不少老年人的子女通常是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趟。

      芝罘区进德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辖区内老年人较多,在入户走访时经常看到空巢老人在家里孤孤单单的,有的甚至伤心落泪。

      该社区的李俊卿大娘告诉记者,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全在外地工作。每年只能到了春节才能团聚,而且只有三四天的时间,孙子、孙女还没亲够又走了,说着说着老人泪流满面。“他们都在外边忙事业,‘忠孝不能两全嘛’,我们当爹当都希望儿女有点出息。”老伴陈才庚大爷在旁边安慰李大娘。但是他说,平时儿女们回来得的确太少了,哪怕一年能回来三趟也行啊。说起“老年法”这个新规定,陈大爷说自己绝对不会通过法律渠道让儿女“常回家看看”,因为现在竞争压力很大,他还是希望孩子们把精力放在事业上。

      家住东风里的周文芳老人今年62岁,儿子和儿媳都在青岛工作,一般一个月到两个月回来一趟看望一下老人。周文芳说,她和老伴有时候确实挺想儿子和儿媳的,但他们理解儿子,“孩子在外地忙事业,我和老头子凑合凑合就行了。”

      对于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周文芳说,“这肯定是好事,说明国家重视老年人的权益了。不过我觉得别太硬性要求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孩子们都懂事。”

      家住塔山的李敬涛老人今年71岁,老伴前年去世了。李敬涛的女儿女婿都在企业工作,每周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回家看望老人。李敬涛说:“孝是咱们的传统美德,那种极端的例子毕竟是少数,常回家看看得孩子们自愿,反正我不想用法律把孩子‘绑回家’。”


      子女:常回家看看难道要“签到”?

      采访中,很多做子女的年轻人对新“老年法”草案中的一些规定表示理解,但同时也有一些无奈。

      在芝罘区某银行工作的林军耀告诉记者:“我们也想常回家看看,但有时候实在抽不出时间。”林军耀还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草案规定“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这个“经常”如何界定?“每天一次,还是每周一次?这都不好说。难不成回家看看还得‘签到’?”

      家住莱山区前七夼的李女士今年51岁,她的父母今年70多了,孩子今年也工作两年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很能理解父母对孩子回家看看的那种期盼,“但是真要有孩子不管父母了,又有多少父母忍心把孩子送上法庭呢?即便子女按照法律要求‘常回家看看了’,做父母的心里也不会高兴的。”

      在三站市场从事电脑销售的刘晓春经理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河北邯郸,1996年来烟台创业。“我不是个孝子,父母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却没时间陪他们,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刘经理说,自己事业取得了一点成绩,在烟台买了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有轿车,可是一忙就“顾不上父母了”,有时两年才回去一趟。“我经常做梦回家,可就是没时间。”刘经理说,他的父亲2005年去世了,家里剩下老母亲住在乡下的妹妹家。妹妹曾告诉他,母亲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半夜经常喊他的乳名,但是老人死活不让家人打电话给他,怕打扰他工作。“这个新规定出台得很好,我和妻子约好了,从今年开始,每年至少回老家三趟,一定要让母亲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律师:用法律为道德画条底线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日渐被重视。据了解,之前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1996年颁布的,其中的内容多为“建议”、“原则上”之类的要求,可实施性并不是很强。本次草案将一些要求更加细化、强化,操作性也更强。

      西政律师事务所的张中磊律师表示,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与道德也并不相抵触,而是为道德画了一条底线,一旦出现比较极端的案例,让老年人有法可依,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了‘保障’,更多的还是一种引导作用。”张中磊说,“既然将要求写入草案,说明目前有些老人确实需要法律的保护和帮助。由一种道德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会引导‘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自觉的社会行为,积极作用会更大一些。”

      烟台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的看法是,目前这“新老年法拟规定子女要经常看望老人”的条文,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儿女在外工作条件不允许回不了家,经济条件好的子女可以在经济上多供给老人,草案拟定后有利于督促人们履行赡养义务。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