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累计确诊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418例死亡102人
戮力同心锁“恶魔”
——德阳市防治艾滋病工作综述
艾滋病(AIDS),因为极高的病死率而让人闻之色变,被称作“世纪之魔”。
自1995年6月我市首次发现HIV(+)感染者,截至2010年11月30日,发现确诊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共计418例,其中死亡102人。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如何锁魔?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出“四免一关怀”**和对高危人群采取干预的措施,对艾滋病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免一关怀”**普惠患者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孕产妇采取关怀、治疗和救助措施;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遗留的孤儿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减免相应的教育费用;对生活困难并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给予生活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扶持其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一**简称为“四免一关怀”,它的出台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市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生活问题,体现了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
2009年7月27日,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提高麻风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生活困难**的通知》,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每月的生活困难**由50元提高到100元,目前我市六个县(市、区)已经全部落实。其中,中江县示范区内已建立“关爱机构”4个, 得到各类**的HIV感染者或病人15人,开展生产自救的HIV感染者1人;全市13名艾滋病致孤儿童免上学费用,并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抗病毒治疗应以社区和家庭治疗为主。我市为613人次提供免费CD4细胞检测。为78人提供抗病毒治疗,并为病人提供毒副反应基本处理。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于今年11月前完成对县、乡级医务人员共100余人的培训和提供抗病毒药物等相关服务,提高我市抗病毒治疗的能力。
积极对高危人群实施干预措施
科学防治是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所在。统计数据显示,艾滋病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来势汹汹,面对“世纪之魔”,我们是否有所作为?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杨成林告诉记者,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静脉途径依然是当前艾滋病毒传播的最主要方式,因静脉吸毒被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比例占总感染者的50.49%。同时性传播的数量也在迅速攀升。
针对这一情况,我市积极采取对易感染艾滋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干预措施,如安全套的推广使用、对吸毒成实行替代治疗等,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市防艾办在我市开展了《德阳市安全套推广计划》,将我市44家大型酒店列入首批推广单位。市、县(市、区)疾控中心对宾馆、酒店、招待所和娱乐场所等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同伴教育3080人,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和发送安全套9.148万枚,目前各酒店、宾馆、招待所房间已摆放安全套。
为有效遏制艾滋病在吸毒青年人群中相互传播,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2005年,旌阳区疾控中心被列入全国第三批成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此项目是针对艾滋病高危行为而开展的一项干预措施,是目前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及通过吸毒人群向社会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旌阳区维持治疗门诊在国家、省工作组的指导下,由市防艾办牵头,市、区卫生、公安、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支持,有效地开展工作。现在每天治疗人数为170人至200人。并帮助10名维持治疗人员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每年市财政**旌阳区维持治疗门诊经费5万元。
市防艾办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尚无根治艾滋病的手段,防艾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就可以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本报记者 杜晓鹏
- 2010-12-01德阳:累计确诊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418例死亡102人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