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业利益链失控 千亿税收成中央地方争夺焦点
“无毒不烟”,坊间早有此说,但当它被真正推向了公众平台之后,却引发了烟草业的集体震荡。
日前,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九届亚太烟草和健康大会上,研究者理查·奥康纳发表报告《中国销售的:设计、烟度排放与重金属》指出:13个中国品牌国产中铅、砷和镉等重金属成分含量超标,其含量与加拿大产相比,最高超过3倍以上!
与此同时,中国烟草业管理者和生产者则群起反击称:报告不科学,这是跨国烟草公司为进一步扩展中国市场制造舆论声势。
针锋相对的背后,中国烟草业到底掩盖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一场针对体系化监管的全方位调查也由此展开。
监督不力 源于体制之失
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在实际运作中往往混为一体
本次事件中提出了一个概念:重金属超标。
对于行业来说,重金属超标绝对不是一个新鲜词,而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土壤,比如跟随污水、城市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会导致烟草在种植过程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此外就是人为添加,比如在加工过程中会使用香精、香料,并有可能会与机械产生接触。有研究表明,如果重金属超标,在烟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焦油、一氧化碳、芳香烃和重金属等易造体的慢性中毒。
而奥康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13种重金属超标的品牌为:白沙、大前门、都宝、红双喜、黄金叶、Happiness (吉庆)、红河、红金龙、红梅、红旗渠、红塔山、石林、壹枝笔。至于重金属超标的原因,他认为是由烟叶生长的土壤带入,而非在加工过程中的人为添加。
据记者了解,中究竟含有多少重金属可被视为超标,国际上至今并未有明确的标准,奥康纳所引用的只是将加拿大作为参考标准。于是此报告一出,就引发了中国烟草业的“反击战”。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国家烟草专卖局了解到,目前该局的态度是“尽快核查报告的真实性”,而核查之责将交由烟草专卖局下属的科技司负责。
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副司长王献生指出,目前证实被列入超标名单的13个品牌中已经有3个品牌于两年前退市。“目前关于重金属含量的标准,不仅中国没有,国外也没有,加拿大人的报告并不科学。”
川渝中烟和云南红塔集团的人士也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示,目前经过新一轮整合之后,中国烟草在种植和生产环节没有加入重金属的可能,而且所有的生产均受到烟草专卖局的监管。“来自国外的这份报告纯粹是为了打击中国烟草业,为海草企业大规模入华制造机会。”
但是,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烟草此次的反击无疑是“掩耳盗铃”。不仅调查不应由烟草专卖局主导,对烟草企业的检测也不应该由烟草专卖局来操控。
“目前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属于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四川烟草系统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证实,烟草专卖局的行政职能和烟草公司的经营职能在实际的运作中往往是混为一谈的。“因此所谓中国烟草监督其实形同虚设。”
据记者了解,中国烟草专卖局与烟草总公司属于政企合一的现状,尽管在创立初期对统管国家烟草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曾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这种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的弊端越发凸显。
中国控烟办主任杨功焕认为,目前烟草行业“自检自测”模式并不利于监管,消费者对烟草的具体成分以及燃烧后会产生哪些物质知之甚少,亟须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予以监督。
据了解,以欧、美、日等各国为例,其烟草监管机构都为独立第三方机构承担。而来自中国质检系统的信息显示,他们并没有检测烟草质量和含量的设备及权力,目前的国家烟草质检中心和各省的质检站其行政主管单位正是烟草专卖局。
- 2010-10-18烟草业利益链失控 千亿税收成中央地方争夺焦点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