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自我保健意识

十月乳腺癌关注日 女性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十月是“乳腺癌关注月”。在过去的25年,由于生殖模式的改变和筛查的增加,在西方国家中,乳腺癌的发生率上升了大约30%。另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亚洲和非洲国家,乳腺癌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对于这一趋势的发生原因仍未完全了解,但是更可能归因于生殖模式、营养、缺乏体育锻炼和一些筛查项目。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发病高峰年龄在40至45岁,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李艳萍呼吁:年轻女性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拯救刻不容缓。

  ■乳腺癌从癌前病变演变成癌需要8到10年,比较好在这一阶段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

  由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许多女性尤其是步入中年的女性对自己的比较关注,在体检的时候听到医生说有乳腺结节都很紧张。乳腺癌发现越早治愈的希望越大,但也不能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良性乳腺肿瘤不浸润至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因此能够被切除。大多数乳腺增生是由于乳腺变化引起囊内充盈液体(称为囊肿)以及形成瘢痕样组织(称为纤维化)所致。这些变化能够导致肿胀和疼痛,并引起乳腺肿块。大多数的乳腺肿块是良性的,然而,一些良性肿瘤特别伴有非典型增生时增加了妇女患乳腺癌的概率。

  乳腺癌从癌前病变到癌需要经年累月的演变,只要在这个成长演变期间(一般是8到10年)发现并及时处理,就会防患于未然。对那些边界不清、质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的肿块要积极干预。而有家族遗传史、肥胖、在高发年龄段的乳腺癌高危人群更要注意观察。


  ■是否保乳治疗,术前诊断很重要

  如果已经确诊为乳腺癌,到底是全切还是保乳是摆在每个患者面前的难题。有一部分人认为全切治疗更彻底,可以一了百了,导致一些病期很早的乳腺癌患者失去了,造成过度治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50%的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治疗,李艳萍说,“我们医院肿瘤中心有1/3至1/4的乳腺癌患者能够留住,其实有不少切除的患者会后悔,影响美观不说,切除一般还要对腋下淋巴结进行清扫,对患者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经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与切除的根治性手术病人相比,保病人,其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并没有增加,同时却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手术对人体的伤害。只要选择得当,保乳治疗可以起到与切除术同样的效果。

  到底能否保乳要依靠缜密的检查和诊断,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如彩超、乳腺钼靶检查、MRI检查等影像学评估,对有保乳愿望的乳腺癌患者非常重要。还可以通过微创诊断技术进行明确诊断,给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机会。对于中晚期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明确诊断,可以确定比较好的治疗计划,决定术前是实行新辅助治疗还是内分泌治疗,千万别一碰到肿块就匆忙拉进手术室开刀。

  ■综合治疗,尽量减少复发

  大约三分之一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会出现复发,在这些复发中超过一半的复发发生在手术后5年以内。然而,手术后的两到三年有一个早期复发高峰。这些远处复发或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

  尽管乳腺癌能够扩散到身体几乎任何部位,并可能扩散到一个或多个区域,但是最常见的远处扩散或转移部位是骨骼、肺和肝。其他远处转移部位包括骨髓、脑、卵巢、脊柱等。转移的乳腺癌症状包括:骨痛、呼吸短促、食欲缺乏、体重减轻、神经性疼痛或虚弱、头痛。 扩散至远处部位的绝大多数的乳腺癌妇女不显示出任何症状,直至疾病大面积扩散。远处复发的治疗是姑息性的,目标是处理症状,并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为了预防复发,手术或化疗后的病人还应该接受辅助治疗,对绝经前的病人,可以用药物性的卵巢去势阻断雌激素,对绝经后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显著降低绝经后激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的复发风险。第32届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他莫昔芬相比,(来曲唑)单药治疗可显著地改善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并显著地降低远处疾病扩散风险27%,在接受单药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死亡风险相对降低,显著提高总生存17%。

  ■自己要有战胜肿瘤的信心

  多年来,李艳萍养成一种习惯,手术前一定要找时间跟病流一次,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给病人以信心。“哪怕就在手术前与病人握握手,拍拍她的肩膀,只要患者有信心,她的病就好了一半。”李艳萍说,正确的治疗方案固然重要,患者自己战胜病魔的信心更是必不可少。曾经有一个病人,在手术三四年后肿瘤复发,先是脑转移,然后肺转移、骨转移,病人始终持乐观态度配合医生进行综合治疗,到目前已经两年半了,不清楚她情况的根本看不出她是个病人。“随着医学的进步,把肿瘤当成一种慢性病,长期带瘤生存已经成为可能。”每个女性都希望拥有健康完美的身体,了解一些拯救的健康知识,现在为时不晚。(文/林枫 插图/冼莉)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