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蜱叮咬疾病将趋于减少 公众无须恐慌
中新网9月10日电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李德新今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来广受关注的蜱虫叮咬疾病往往发生在一些特定的地区,现在已是秋冬季节,疾病趋势将会减少。
最近,河南等地由于蜱虫叮咬使人发病甚至造成死亡病例的情况广受关注。近几年来,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的局部地区相继发现并且报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例,其中个别重症病例因为多脏器的损伤而造成死亡。蜱虫叮咬可能是传播这类疾病的一个主要途径,各级卫生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开展病人的救治、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开展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
据了解,目前,有关疾病控制部门积极地探查致病的原因。综合这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探查的有关情况,目前发现该病还是主要以蜱虫传播为主,蜱传疾病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蜱可以携带很多种病毒、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其中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这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为主的疾病,到底蜱虫传播的是什么病原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了大量的监测和研究。
李德新介绍,今年5月份,卫生部在河南、湖北进行监测的时候,已监测到蜱虫叮咬人的疾病。2006年在我国首次发现无形体,它在细胞内寄生,它的形态不固定,可能是三角形,也可能是五角形,所以叫做无形体,是一种细菌,后来卫生部疾控中心开始对人无形体病进行监测、研究,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这项疾病防控工作。
为研究致病发展规律,国家疾控中心今年河北、湖南加强了监测。“我们把这个疾病的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症,是为了通过大家的努力发现了其他的病原体。”李德新介绍,无形体本身就是通过蜱传播的,同时疾病流行的特点也像是蜱传播的疾病,流行规律是非常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往往发生在一些特定的地区。
谈及此类疾病的流行趋势,他表示,这类疾病有一些特点,比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发病有它的季节性,每年4月份到8月份,这段时间病人是比较集中发生的,这个可能和媒介活动本身有关,天气冷了,这些媒介都不活动了,同时人的户外活动、生产活动也减少了,所以病人就少了。现在已经是秋冬季节,疾病趋势将会减少。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介绍,蜱传播疾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相关部门已经制定预防工作技术指导方案,并加强了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由于它是常见的蜱传疾病,我们还是想提请公众不要恐慌,蜱传疾病有很有效的预防控制段,希望媒体多做这样的传播。” (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 2010-09-10疾控中心:蜱叮咬疾病将趋于减少 公众无须恐慌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