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广州女喝易拉罐死于鼠尿 专家称可能属实
网传花都女死于鼠尿
昨日上午,一位读者向南方都市报发来有关这则网络传言的微博报料。
这则网络传言称:“广州花都区一妇女周日喝了3个罐装可乐,周一被送进医院,周三离开了这个世界。验尸结果她死于细螺旋体病,她直接用嘴对罐饮用,实验证明受到鼠尿感染细螺旋病毒,鼠尿含有毒性和致命物质,罐装可乐从仓库运送到商店没有清洗的。请把这则消息发给你关心的人。”
不过微博报料最后,作者列出了此事件中的四大疑问: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鼠尿的“毒性和致命物质”具体是什么?细螺旋体是细菌,不是病毒;若鼠尿致命,为何只有这一例个案?
“综上,这是都市恐怖传说一则。”作者最后总结说。
易拉罐卫生问题引发担忧
事实上,早在2008年,这则传言就通过论坛和聊天软件在网上广泛流传,在每个论坛上几乎都成为讨论热帖,并引发人们对易拉罐卫生问题的担忧。
“本人也一直对许多易拉罐开启时的卫生耿耿于怀,为啥设计没考虑消费者饮用时的卫生呢,每次开罐时罐片都往内压进去,浸在饮料里面,一点都不卫生。”网名“菩提树”的一位网友的观点,在网上引发广泛共鸣。
“一些罐装饮料并不配带有密封良好的吸管。一般是店铺配备,而店铺是将吸管随意装在一个袋子里的,消费者用此吸管吸食食品饮料时,存在着极大隐患……”其他网友纷纷跟帖响应。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普通易拉罐拉环主要分为“外掀式”和“内嵌式”。传统的“外掀式”拉环拉开后和罐体分开,常常被人们顺手扔掉,不利于回收,因而被认为不环保和不安全;“内嵌式”拉环是半拉环设计,环拉开后,不从罐体脱落,而是倒扣在易拉罐中,直接和饮料接触,目前占据市场主流,其卫生、健康问题一直被消费者所诟病。
疾控中心不排除网帖真实性
就网络上热传的花都女性患者死于鼠尿污染饮料一事,广州市疾控中心疫情搜集部门及市、区两级疾控部门都已专门就此进行了了解,但迄今仍未收到该病例的实际情况报告。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表示,由于传言中该病例尸检结论是出现了细螺旋体感染,而该类感染又不属于疾控中心要求报备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备体系,市中心未收到病例报告属正常范畴。在这个层面上来讲,不排除网上的转帖可能是真的,只是中心未掌握而已。
杨智聪表示,通常情况下,鼠尿可能导致的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而包括细螺旋体在内的螺旋体,是平行于病毒、细菌、寄生虫之外的另一大病原体。
建议
喝易拉罐前 比较好洗一洗
“无论是普通食物抑或是有易拉罐包装的食物饮料,在其生产、贮存、运输乃至销售终端各个环节,都有可能被老鼠的病媒生物所污染。”杨智聪表示道,以易拉罐饮料为例,最为安全的方式还是在食用前先行清洗一下易拉罐体,或者干脆用清洁的吸管吸食为好。”
杨智聪强调,除鼠尿危害以外,人们对于其他诸如蟑螂、蚊蝇等病媒生物传染同样应该予以关注,至少应该做到吃熟食、高温消毒处理了大量有害物质的食物。
链接
泰国曾暴发“鼠尿病”
钩端螺旋体病,又被称为“鼠尿病”。1886年,人类首次确认这种病。其主要传染源为老鼠。带菌期鼠排菌可长达数年,因而称为“鼠尿病”。“钩体”在动物肾脏内生长繁殖,菌随尿排出,污染水及土壤。人们接触被污染水和土壤,病原体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体内而受染,患病孕妇可传给胎儿。
鼠尿病的发病征兆和普通感冒差不多,症状是高烧、头痛、呕吐,许多人初发病时当成了感冒或热伤风,结果耽误了治疗。很快,鼠尿病的症状就会转为黄疸、腹泻或出疹,病人高烧不退,浑身酸痛,眼睛呈红黄色。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肾脏损伤、脑膜炎、肝脏衰竭,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2009年,泰国曾暴发该病,年初到8月份止,累计报告病例1835例,其中死亡16例。
- 2012-05-08专家称易拉罐存在安全隐患 建议淘汰内翻式
- 2010-09-06网传广州女喝易拉罐死于鼠尿 专家称可能属实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