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症 祸首到底是谁?
“麻小”曾经是风靡一时的美味,时至今日依然不乏众多的“粉丝”,据称在一个都市中,每日可能有数千食客吃过小龙虾。连日来,当媒体报道南京发生近 20例进食小龙虾发生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之后,我相信,小龙虾爱好者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选择,虽然不至于达到冒死食河豚的地步,但就此望而却步者不在少 数,因为谁都不愿再冒风险。
■名词解释
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是因各种原因引起骨骼肌的急性破坏和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磷酸肌酸激酶等肌细胞内容物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大的危害,在于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极易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有报道,重症横纹肌溶解症临床死亡率在5%左右。
横纹肌溶解症有何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肌肉疼痛、肌无力、尿呈酱油色、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显著增高、血和尿液中的肌红蛋白阳性。
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问世,人们自然关心究竟是何原因致使吃小龙虾者患病,为破解病因,自然需要从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入手。结果不 大乐观,因为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为数众多。文献报道,能够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起码包括了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就物理因素而言,任何使骨骼肌超 负荷运动的过程,都有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例如一名癫痫持续发作的患者,由于骨骼肌超负荷持续收缩,因为机械损伤,就可能导致此病症。
就发病过程而言,断定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有关,首先需要怀疑化学因素。说结果不乐观,首先在于能够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化学品实在太多。除去一氧化 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蘑菇中毒、毒蛇咬伤等化学因素以外,有报道,可能的致病药物至少涉及六大类、上百种,涉及抗精神病药、镇静、降血脂药、 成瘾止痛剂、抗组胺药等等。在没有其他线索的情况下,如果通过逐一的检验筛查,无异于大海中捞针。
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到底有无关联?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众多,但是横纹肌溶解症在临床上是少见的疾病,其显著特征是有限的发病分散于众多病因 之中,而每一种病因都不成规模。在一个城市中,短时间发生群体进食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现象,小龙虾是致病因素载体的可能性很大。况且近一个时期进食 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并不仅仅局限于南京市,福州和北京也已经有数起病例发生,均具有进食小龙虾的病史。
虽然就此断言小龙虾导致了横纹肌溶解症尚缺乏直接的证据,但是在我国食品卫生领域出现的问题,一种来源于千家万户的食品,一旦过渡到规模经营时,人为添加化学品来增加商品竞争力,已经有过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案例可供警示。
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其原因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并非人为所致。因为本次小龙虾致病的病因,极有可能发生在养殖环节。许多人将小龙虾导致横纹肌 溶解症和洗虾粉相联系,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首先,目前南京发生的病例,数名患者是买回小龙虾在家中烹制后食用,洗虾粉加工的小龙虾,由于化学品处理,其 生存时间被人为缩短,商家一旦不能及时售出,必然须承担死虾带来的损失。其次,洗虾粉问题在一年前已经披露,当时并未见群体横纹肌溶解症发病。第三,迄今 为止,没有洗虾粉主要成分——草酸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医学证据。
许多能够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化学品或药物由来已久,而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是一个新的话题。那么,近年来有什么新的因素可能参与其中?笔者认为, 首先需要排除兽用聚醚酯类抗生素污染的可能。兽用聚醚酯类抗生素常用于家禽类抗球虫病的治疗,其中毒的表现主要为横纹肌溶解症。由于小龙虾能适应各种水体 环境,摄食范围极为广泛,一旦其生活空间出现兽用聚醚酯类抗生素污染,有可能导致该病症的发生。
由于能够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化学品或药物为数众多,笔者怀疑兽用聚醚酯类抗生素当属主观推测或经验之谈。问题是如果兽用聚醚酯类抗生素的致病可能一旦被排除,破解病因可能更为困难。
解决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到底有无因果关系,破解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真实原因,以及发生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后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如何保护其他小龙虾生产者的合法利益,都亟须建立完善的食品生产溯源体系。南京、北京、福州均出现了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但是这些小龙虾是否来 源于同一产地?来源于同一生产企业?有了食品生产溯源体系,即便不能迅速确认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具体病因,也能够确定危险源自哪里。
- 2010-09-02横纹肌溶解症 祸首到底是谁?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