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范武德:舟曲原址重建
据新华社电 截至17日17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县重建选址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17日上午,舟曲县县委书记范武德表示,舟曲县不可能整体迁移,初步确定重建方案为原址原建。
此次灾害为舟曲近百年所少见,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痛定思痛,人们不禁要问,灾难为什么会在瞬间发生?吞噬生命的天灾背后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生态环境破坏
多数耕地都在山上
今年68岁的北关村村民沈六合指着三眼峪沟说,“那时山上堆积了一米多厚的树叶,洪水根本就流不下来。13年前我去看时,山上光秃秃的了,下雨就发洪水了。”
由于山大沟深,舟曲县城两边的山上能利用的地方都开垦成了窄窄的农田,挂在半山。目前舟曲多数的耕地都在山上。这种“挂田”的存在,无疑加剧了山体的水土流失。
市民望着大型机械疏浚河道
城镇规划问题
房子像多米诺骨牌
除了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在迅速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在规划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灾害所造成的后果。
三眼峪沟是这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一条沟。“以前,水沟两边的距离最宽的将近10米,这几年,房子建得越来越多,把水沟挤占的越来越窄,泥石流的出口越来越小。”村民惠云燕说。
记者沿着白龙江两岸看到,县城的建筑普遍是“贴面楼”“握手楼”“半边楼”“悬空楼”。此次受灾比较严重的东街村和北关村,村里的小路很多只有1米多宽,所有的房子像多米诺骨牌,一旦发生意外,居民根本没有逃生的通道。
- 2010-08-18县委书记范武德:舟曲原址重建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