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新农合”面临筹资难题 地方财政压力加大
“现在不收农业税了,让我们收新农合了。”安徽庐江县一位村干部谈及新农合筹资时说,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做这件事,只得一级压一级,最后压给村干部,由他们挨家挨户去收取新农合保费。
新农合筹资分为中央政府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和农民缴纳三部分组成。记者近日了解到,新农村合作医疗2009年筹资944.35亿元。目前全国实际人均筹资水平为113元,而据卫生部数据,从2010年开始,国家计划1-2年内,将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
以150元的筹资标准计算,农民个人缴纳仅30元,即便如此,筹资仍是难题。
早在今年“两会”上,卫生部部长就表示,今年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一倍,达到人均300元。
湖北武穴市副市长王宝超对记者表示,新农合筹资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如果要提高筹资标准,必须面对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实施以后,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增加和新农合农村基层筹资机制不顺的问题。
基层筹资困难
据卫生部数据,在2009年所筹资的944.35亿元新农合资金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9.62亿元,地方财政补助资金471.98亿元,农民个人缴费194.17亿元(含相关部门为救助对象参合缴费9.71亿元),利息收入及其他渠道8.58亿元。
截至2009年底,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716个,参加新农合人口8.33亿元。
从中可以看出,新农合资金筹集率已经较成立之初有了很大提升,全国平均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安徽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夏北海介绍说,安徽省新农合参合率从2006年的83.85%提高到了2009年的95.92%。湖北省卫生厅厅长焦红对记者说,2009年湖北省实行新农合制度的97个县参合人数达到了3714.5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4.4%。
但是,新农合的资金筹集仍然面临许多难题。
夏北海表示,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持续稳定的筹资机制,新农合筹资水平整体上偏低,而农民医疗需求释放和提升速度很快,新农合基金平衡压力很大。
新农合管理机构始终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如果偿付标准不高,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如果偿付标准过高,则年底新农合基金可能会被“穿底”。
以安徽省庐江县为例,2008年由于偿付标准设得过低,造成了当年年底结余资金过多的问题,而对于新农合基金管理来说,平均年度资金使用率应该在94%以上。2009年庐江县大幅度调高了偿付标准,由于报销的人数和金额过多,当年庐江县新农合基金为了应付可能存在的偿付风险,动用了风险准备金。
“新农合筹资机制不稳定,是地方难以准确把握偿付标准的原因之一。而新农合保障力度还不够,与农民期望有一定差距,是很多地区农民缴纳新农合积极性降低的原因。”安徽庐江县卫生局局长王永高说。
由于新农合以户为单位进行缴纳,家中没有老年人或病人的农户缴纳新农合积极性不高。而由于在很多地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还没有统一,出现了农村户籍在城镇读书的学生人群重复缴纳医保的问题。
王永高对记者坦言,现在新农合筹资的最基础工作,就是到乡村去动员农户缴纳新农合保费,而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做这项工作。“应尽快建立一个稳定的新农合筹资机制,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去让村干部收取新农合保费,并不是长久之计。”
地方财政压力加大
新农合筹资的另一层难题在于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加大,尤其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这些新农合医疗主要承担机构实行药物零差价制度之后。
县乡医院药费收入骤降,而市县的财政配套能力跟不上,一方面会影响新农合资金的地方配套资金到账,另一方面会加大新农合门诊费用的开支,造成新农合基金支出的不公平和开支压力加大。
夏北海介绍说,2010年安徽省新农合每年每人筹资标准为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补助60元,省级财政补助45元,县级财政补助不低于15元,参合农民个人缴纳保费不低于30元。
以安徽省农业人口5400万人计算,省级财政每年需要配套的新农合资金就有24.3亿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8.1亿元。而新农合筹资标准逐步提高是个大趋势,如果达到所说每人每年300元的话,省县两级财政开支都会增加一倍。
更大的压力来自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试行的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
按照基本药物零差价改革的安排,参与试点改革的医院要试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药物零差价带来的医院收入降低部分,由地方财政补偿。
而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即使是改革之初,部分药物零差价尚未实现,地方财政已不堪重负。
以安徽某县一处乡镇卫生院为例,试行药物零差价改革之前,该院每月收入20万元左右,其中一多半来自药品差价收入。试行药品零差价改革之后,每月收入只有12万元。
从该县情况来看,因为药品零差价改革带来该县财政每年增加5000万元配套,而省级财政仅能拨付两三千万元,剩余的资金缺口往往由医院来承担。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人士不无担心地说,由药品差价降低的收入,医院会通过门诊费等形式转嫁给患者。
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新农合门诊费陡增的问题。有的地方农民看病先来一个“全面体检”,看感冒竟然做胃镜检查。
某乡镇卫生院甚至将门诊检查项目外包给了一家社会医疗公司,由其代为进行门诊工作,这必然会造成新农合门诊费用的快速增加。
据记者了解,由于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改革,大部分医院收入将下降50%左右,扣除管理等问题产生的不合理费用,政府财政需要补贴给医院的比例也在40%左右,但是大部分地方财政仅能承担不到10%的补贴比例。
上述不愿公开姓名的人士说,新农合资金应该帮助农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应该高度重视筹资机制问题带来的系列后果,加大投入财政补贴。
- 2010-06-13千亿“新农合”面临筹资难题 地方财政压力加大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