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空壳

警惕“空壳医生”

  “目前一些小诊所有低职‘高聘’、非法行医现象,危害了病人的利益。”笔者从医疗行内人士处了解到,一些小诊所大打广告介绍的那些所谓“教授”、“主任医师”,有“空壳医生”的嫌疑,最终可能引致医疗事故。专家支招,辨别医生资质,应该看看职称证和医生在该医疗机构的注册。

  “空壳”现象一:低职“高聘”

  “我们有教授20人,都是行内知名专家!”一些规模不大的医院却打着这样的宣传口号。可却有病人投诉,这些所谓的“教授”,实际上连基本的治疗都做不好,甚至在出现医疗纠纷后,转眼便寻不着人影。

  “一些小门诊、某些不专业的医院,宣传时无论是什么资质的医生,都打着‘××主任医师’、‘××教授’的旗号,却拿不出国家认可的职称证,欺骗一些不明就里的病人。”广州女子医院院长王为对笔者指出,这些所谓的“××主任医师”、“××教授”,可能往往只是一个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根本是戴了高帽的不实宣传。他指出,刚毕业的医学生为住院医师,一般工作3~4年后要担任半年至一年的住院总医师,而后约在第5~6年升为主治医师,再以后是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每晋升一个职称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考评。因此可以看出,一家医院所有医生或大部分医生都叫“主任医师”是不可能的。对“教授”的要求则比“主任医师”更高,一般病人更不懂分辨,实际上,市级以下的医院是不可能有拥有“教授”职称的医生的。王为称,广州女子医院目前执业医师以上的人员近50名,每个科室的第一把手都是副高及以上职称,占全部医生的31.4%,这个比例在同类医院中已属中上水平。特别是广州女子医院产科的执业医师要求更高。


  “空壳”现象二:非法行医

  在一些小医院小门诊,一旦出现医疗纠纷,肇事医生便消失无影,仔细一查才发现,医生并没有在该医院注册,原来该医生一直是非法行医,病人追究医生责任的想法落空。

  行内人士指出,国家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规定,在从医单位没有合法注册便可认为是不合法地从事医疗活动,属于非法行医。医生从一个医疗单位换到另一个医疗单位工作,必须变更医师执业注册。一些小型医疗机构管理不规范,有这类非法行医现象的不在少数。

  据笔者了解,去年3月,一名年仅22岁的孕妇在惠州某医院进行剖腹产时大出血死亡。事件步入法律程序后才被人惊奇地发现,在事件中的几位医护人员中在事件发生时竟有多名没有依法注册或变更医师执业注册,包括其妇产科主任。

  “各级卫生管理部门会定期对执业医师注册进行专项检查,对非法行医的处理非常严格,有社会责任感的医院是不会铤而走险的,但行内难免会有一些为求利润最大化而不规范行医的医疗机构,尤其是5年前。”王为对笔者表示,一些小诊所行医不规范,短期内的确带来了效益,但长久来看,口碑不好、诚信度下降,就换个名字、换个地方再圈钱。“我们对执业医师注册管得非常严,毕竟广州女子医院不是开一两年的,是要做品牌医院,长久做下去的。”王为表示。


  白领最关心专家资历和技术水平

  “一项专业市调随机抽取了广州市老八区的600名市民,结果发现白领最在意的是专家资历、技术水平,其次才是服务和环境。”王为对笔者表示,对专家能力的要求越高,成本也越高,高薪必然成为留住高资质医生的“必杀技”。以广州女子医院为例,他们提供的高资质医生的薪金为公立医院医生工资与奖金总和的3~10倍。广州女子医院产科的医生薪酬更高。

  虽然高薪的吸引力很大,但要找到资质高的医生留在民营医院,实际上不如看上去那么容易。“我们对产科专家的要求特别高,因为产科是各临床学科中风险最高的,因此对引进的医生,我们要求更高,如必须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等。”王为表示,医院通常先在广州市内及附近地区找有资质的专家,第二步再从外地大型三甲医院挖人,这些人通常都是专业上特别突出的人才。笔者查找资料发现,广州女子医院的不少专家原本是部队医院专科的第一把手。“我们的高层次人才中,部队医院转业过来的占一半,另一半是从别的大医院挖过来的。”广州女子医院有自己的一套猎人体系,他们除了派人到各大医院挖专家,还动员全体员工挖人,推荐合适的专家会给推荐人奖金奖励。

  人才挖来了,怎么管理?这也是一项难题。“为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医师诊疗行为、降低病人的医药费,我们有个规定,凡是超过200元的处方,都会显示在医务部电脑上,医务部可立即对清单重新核实,看哪些药是不必开的、哪些药是开贵了的、哪些检查是不必做的,医生若有‘开大单’的,立即处罚并通告全院。”据了解,在这些举措下,病人对医生水平、服务和管理都较满意,满意度能达到70%~80%。

  (姜疆 郑会洲)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