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摸底考”亲历记
□本报记者 曹 政□
备考8年,上海世博会迎来了持续一周的“摸底考试”。6天5场试运行,近百万游客涌入世博园区,对世博园内的各项系统进行了充分压力测试。记者也多次进入园区,零距离观察。
■体验世博医疗服务
初入世博园的兴奋导致高血压、漫长的排队等待引起腿脚肿痛、雨后湿滑的地面造成摔伤……世博园区的5家医疗站里,前来求治的游客络绎不绝。
距离最热门的中国馆不过数百米,记者找到了上海东方医院进驻的医疗站。不大的诊区里,分割成内科、外科和急救处置3块区域。相对而言,内外科诊区要比急救区小得多。医疗点的负责人解释说,园区内医疗点只负责对伤病者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理,若是症状比较复杂,会被立刻外送至世博园区周边的定点医院。
就在采访时,记者的同事因为意外擦伤了眼角,流血不止。一名医生立刻过来检查伤口,确认无大碍后,再由护士清创、止血,贴上创可贴。整个过程只有一两分钟。随后,护士拿来一份登记表,她告诉记者,在医疗站所有的诊疗和药品都是免费的,只要签字确认即可。
外科诊区突然人声嘈杂,一名在世博园区餐厅服务的厨师被炉火烧伤送至这里。“情况比较严重,这里处理不了,转瑞金医院。”接诊医生立即通知救护车和定点医院。从伤者抵达医疗站到救护车呼啸着离开,记者掐表算了一下,没超过5分钟。
记者随后赶到上海瑞金医院了解伤者情况。“你就放心吧,我们的烧伤科是比较好的。”瑞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主任黄梁笑着告诉记者,医院为世博会准备的绿色通道运转顺畅,送来的病人不用经过交费、入住等繁琐的手续,而是在第一时间被送至相关科室抢救。目前,那位厨师已经脱离危险。
记者从世博局了解到,在试运行期间,医疗站点日均接待游客数百人,转运的病人也有数十名之多,园区内红十字医疗站点与区外定点医院无缝链接、密切互动,平稳度过了试运行的考验。
■高科技保障食品安全
在试运行的几天里,每到中午,世博园区各家餐厅里都是人头攒动,一些知名的快餐店外,甚至排起了一圈又一圈的长队。
食品需求量如此之大,会不会导致食品供应商们在质量上的要求有所松懈?世博会食品安全保障部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不可能的。
据了解,入驻世博园区的餐饮企业必须符合3项“硬标准”:2年内没有发生过食品安全事件,没有被处罚过,所有菜肴原料必须符合政府规定的溯源体系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对此实行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项不过关,企业就只能吃“闭门羹”。
同时,进入世博园的所有食品或原材料还都佩戴了“”。在世博食品安全保障指挥部现场,工作人员正操作“世博食品物流追溯系统”。他手握读取器,在一份牛肉外包装上的红色小卡片上轻轻一扫,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这块牛肉的“前世今生”,何处生产、何处进货、何人经手,一目了然。通过最新的快速检测技术,检测覆盖粮食、猪肉、蔬菜等12大类食品,涉及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急性毒物等60多项。
“新武器”远不止于此。世博园区内的餐饮企业都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食品监督人员在园区内移动办公,实时监控各家企业厨房间的“实况”,一旦发现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即发出纠正指令。
■如厕不再是难题
据预测,世博园内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都在6个小时以上,这期间,如厕出恭可能会成为头等大事。
在园区,步行200米范围内都可找到厕所,而且园区内还预留了管道,一旦出现如厕排队现象,还可调动车载式的流动公厕来支援。组织者特别考虑到女性的需要,将世博园区内的**厕位比例设置为1∶2.5,以减少女厕所门前排队现象。
公共厕所的卫生也受到重视。一位负责清洁的工作人员指着墙上一字排开的3种清洁剂介绍说,第一个是坐便器盖清洁剂,游客可以先用卫生纸蘸取擦拭一下坐便器。坐厕后用到的是洗手液和免过水消毒凝胶。免过水消毒凝胶不仅可以擦干手,还能起到再消毒的作用。
■期待细节更完美
经过一周的试运行记者发现,虽然园区已能从容迎客,但还有部分细节亟待完善。
在园区内参观时,记者向询问医疗站点的位置,回答多是“不清楚”或是方向指引错误。在4月25日进行的最后一次试运行时,游客吴先生不慎右脚擦伤,赶来处理的警察又忙于应付其他事情,结果半小时之后吴先生的脚伤才得到处理。而事后他们发现,事发地点距离最近的医疗站,步行仅需5分钟。
随着世博正式开园,客流最高可达每天70万人次,远超过试运行的最高峰40万人次,再加上高温天气,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能否应对更加艰巨的考验?对此,上海市卫生局表示,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市民和游客的健康安全。
在上海世博会园区,8个医疗点外都有“120”急救车待命,急救医生和驾驶员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急救车上抢救设备齐全,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把需要转院的患者送往世博园区外的定点医院。
本报记者王燕松 曹 政摄影报道
- 2010-04-27世博“摸底考”亲历记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