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社区卫生服务网

武汉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网 保障居民基本医卫服务

   新华网武汉4月14日电(记者俞俭 冯国栋)武汉市以政府为主导,政策作保障,围绕“一个服务圈、一项制度、一种合作模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升了社区医疗服务水平,较好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状况。2009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门诊量达736万人次,较2003年增长近6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6%。

   4月初,在武汉召开的“缔结社区,迈向健康之路”社区卫生服务国际学术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对武汉市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出门几步路就能到医院看病

   几年来,武汉市投资4亿多元,按统一标准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和设备条件,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有效、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武汉市卫生局局长林国生介绍,按照“科学规划、均衡布局、便民利民”原则,武汉制订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部分设置在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的中心区域,在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远的社区,补充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确保居民步行10-15分钟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武汉市、区两级政府出台了多项保障政策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展,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吸引力。

   制定房屋保障政策。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纳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在新建居民区和旧城改造时,必须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区政府以购买或免费提供的方式解决社区卫生业务用房。

   实施医保倾斜政策。优先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医保定点机构。目前,武汉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符合条件的站已全部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并降低个人自付比例和住院起付标准。

   建立惠民补助政策。自2005年起,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居民可享受“5免6减”普惠政策(“5免”: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诊疗、注射服务和住院诊疗、护理服务费用;“6减”: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胸透、心电图等单项检查费用减免20%),减免经费由政府补助。每年有几百万人次居民享受到减免优惠,减少医疗费用累计达1.2亿元。

   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武汉市按照“政府为主、多元化举办”的原则,首先鼓励街道、乡镇卫生院转型和公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再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鼓励企业医院、大学医院和民营医院竞争,择优审批。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86个。

   江汉区卫生局党委书记蒋文辉认为,居民“看病难”主要反映在部分老弱病人、残障群众因交通和行动不便,出门看病难,到大医院看病难,特别是看专家难。因此,江汉区整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以1万人至1.5万人的服务人口,步行10至15分钟的服务半径为标准,建立了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了以区中心医院为网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二级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建成“15分钟服务圈”,解决了部分群众“看病难”。


   创新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家有病人,先找家庭医生”

   2008年,为进一步转变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武汉市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强化了面向全体居民服务的责任主体,普及“健康管理”理念,努力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武汉市卫生局副局长李滔介绍,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历经两年试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具有良好沟通能力、业务技能娴熟的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划分服务责任区,由“坐堂行医”变为主动下社区、进家庭,从传统说教式服务模式,转变到为居民体检、防治、用药、指导和咨询的具体服务。目前已建立了1095个“家庭医生”团队,全市每个社区都有家庭医生提供服务。

   李滔介绍,家庭医生实行全科医生负责制,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组织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科医生,共同开展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每个家庭医生大约管辖社区1500个家庭、5000名居民。社区每栋楼门牌上都公示家庭医生姓名、电话,每户居民家中都有家庭医生的联系卡,要让每个居民都认识自己的家庭医生,做到“家有病人,先找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人、贫困居民、外来人口等为重点服务对象,负责健康教育、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慢性病随访、居民体检、残疾人和精神病人的管理等工作,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和重大传染病信息。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及技术,进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提供上门访视、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电话咨询、康复指导、转诊等多项服务。目前,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9.42%。

   武汉市还将建设家庭医生制度纳入卫生系统各级绩效目标管理和经费拨付体系中,调动卫生系统建设家庭医生制度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区政务平台、网络媒体、小区广播等媒介,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知晓率。据统计,目前居民对家庭医生的姓名、所在机构和服务内容知晓率达到60%。

   武汉市卫生局社区卫生处处长刘毅俊介绍,今年将加大推广建设力度,继续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力争3年内实现全市“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目标。


   建立与大医院合作模式:社区医院的价格,大医院的服务

   为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吸引更多居民看病进社区,武汉市开展公立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模式。通过托管、对口支援、直接举办3种方式,全市1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38家公立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大医院的技术、人才、资源和管理优势,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2007年,武汉市首创公立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在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人员身份不变、职责不变、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和相关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人事调配权和经营管理权交由公立医院负责。建立了托管工作考核和经费拨付机制,市级财政按照“分等奖励”和“以奖代补”原则,给予公立医院经费补助。全市现有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由公立医院托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蒋文辉认为,大医院托管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来了多方面变化,管理理念、服务功能、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服务满意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武汉市一医院根据社区特点,每周一至周五分别安排神经内科、皮肤科、中医科专家在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还安排肿瘤科、疼痛专科和心内科专家参加查房,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李滔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公立大医院除了建立托管合作模式外,还建立其他方面密切合作关系。开展“千名医生进社区”活动,密切医疗技术交流。公立医院组织专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查房,开展技术讲座;接受社区医务人员免费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提升社区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水平。开展检验服务合作,合理利用大医院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公立医院逐步实现检验报告互认,减少了病人重复检查。加强双向转诊关系,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公立医院医生将“日间手术”病人及术后病情稳定病人转到社区进行康复,减轻了病人负担。社区医务人员根据病情,指导居民转诊到相应专科优势医院,逐步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