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改革决策应听取多方声音
3月9日,由中国各个医药协会联合主办的“声音·责任 2010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在京举行。
座谈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药界两会代表参加,和各协会、学会领导一起,就产业、行业、企业三个大主题展开讨论,第一个是如何改善行业政策环境,第二个如何促进产业发展动力,第三个如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大家针对当前的医药市场、医改政策、中医药的现状、企业发展等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朱文臣(辅仁药业集团董事长)
决策是要听取多方面的声音,专家也好、政府也好,包括参照国外的也好,然后他们在众多的意见中筛选一些。
我们发出的声音具体多大作用不在我们,这是科学决策的结果,但是我们还是要发出声音。我要谈一下医改的问题,因为政府的责任是要进行全民医保,这么大的投入怎么办?
首先要进行医疗体制改革,于是就出了一个《基本药品目录》,因为《基本药品目录》在很多国家是没有的,有《基本药品目录》的国家不到一半。《基本药品目录》选择出来的药实际上就是管理的问题,就是政府在哪一味药上增加特殊管理,特别是价格、市场、质量都要进行参与管理。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按基本药物制度来推进,既然是系统工程,那就得一步步来,今天《基本药物制度》开了一个头,做了一个《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药品目录》刚出了第一个,只是想试验试验。《基本药品目录》地方有挑选的权利,并且有些地方挑选的余地很大,河南可以增长200多种,这就是500多种,如果中药再出来400多种,差不多就是1000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药品目录》有可能成为民众药的主体,为什么?就是谁掏钱谁管理,原来很多还是市场行为,这次是政权介入,现在企业不太适应,我认为这个介入是长期、正常的过程,谁掏钱谁当家。
为什么它的介入要全国统一出一个制度?这不好出。为什么?《基本药品目录》报销的时候你让我地方政府配套不配套?如果你要让我掏钱我就要说话,要管理,所以他不敢强行的来做。省报不会报到位,地方要补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基本药品目录》特别是基本药物在医院的份额会增大,并且成为基本用药的主体。
在这个方面我们怎样适应这个东西?在适应过程中发出声音,你发出声音这是帮助政府去决策一些东西,不是我们发出声音就要起作用,就去采纳,采纳了我们发出了才有意义,不采纳就没有意义。决策是要听取多方面的声音,专家也好、政府也好,包括参照国外的也好,然后他们在众多的意见中筛选一些,很多事牵扯到管理上,像诊所不能报销,不能报销不是诊所不应该报销,而是他没有找出来怎么管理诊所报销的方式,说起来还是管理不到位。
在招投标就是管理的第一步,这个政策完善不完善?不完善就完善,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但是招投标也好,药物定价也好,集中配送也好、医院改革也好,都是围绕这一系列的东西做下去,不然的话有很多事情他不敢拿钱,因为什么?全民医保的问题,就相当于全国医疗体制改革全世界都没有成功的,为什么?因为医疗保险都是有定数的,但是人的疾病、看病没有定数,你给我报销,我的病没有看好,我还要继续看,但是没有钱了,所以医改是逐步变化的过程。唯一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医疗,医疗保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现在都在改革,美国也要改革,他改什么?美国的医疗健康是2.3亿美元,占国内GDP16%多点,美国是3亿人口,而我们是14亿人口要是占到10%,我们在医疗健康的支出是天价,所以这是很困难的,每走一步都是很小心的,既然这个问题出来了,他就要想办法,中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太复杂、太系统的工程。
我们的建议应该是怎么帮助企业尽快适应这种医改的步伐,医改的范围太大了,医院支付体系的变化,包括支付医疗保险层级的提高,"新农合"国家提高1.2,办法地方要配套,怎么配套?地方没有钱。但是我认为不管多复杂,推广这个事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医保是政府的责任,这次《报告》里面说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保障是政府的良知,实际上不仅是良知,是更重要的责任,良知是道德的问题,解决道德还是要靠政策,靠责任。(《自我药疗》记者苏打)
- 2010-03-10医药改革决策应听取多方声音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