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唇腭裂患儿提供序列治疗
一专多能的诊治团队
“蜘蛛找朋友一起吃早餐,刺猬做早操……”8月末的一天,记者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见到正在接受语音评估的腭裂患儿小亮。
小亮妈妈说,他们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小亮4岁时做了腭裂修复手术,但说长句子还是很吃力。这次慕名来到华西口腔医院,得知孩子是由于习惯造成的发音不清,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小亮做了2个疗程的语音训练,加上回家不间断的练习,现在说话、发音越来越清楚了。“明年孩子就要上初一了,这样的治疗效果对我们而言真是很大的安慰!”小亮妈妈欣慰地说。
该院语音评估师尹恒告诉记者,对于腭裂患儿来说,语音治疗是最关键的环节。进行术前评估,就是为了确定患儿发音不清到底是因为语音学习错误还是腭咽结构的缺陷,然后对症进行语音训练或进行腭咽闭合的手术治疗。尹恒说,由于很多医疗机构的唇腭裂治疗不包括语音评估,在做语音评估师的7年中,他见到不少本来不用手术却白白做了手术的孩子。
据该院副院长、唇腭裂外科学科带头人石冰介绍,目前我国唇腭裂的治疗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手术修复,而综合性序列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唇腭裂最佳治疗模式,需要包括颌面外科、语音病理科、口腔科、儿科、耳鼻喉科以及心理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医师的通力合作。但这种模式在我国落地还有些困难。为攻克这一难点,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尝试进行了一专多能的团队建设。
据石冰介绍,一专多能就是每位医护人员至少具备2种技能,科室医务人员几乎能将治疗的全部内容承担起来,只在遇到困难或某一阶段时,需要其他科室的辅助参与。比如,外科医生除了会做唇腭裂手术,还要会做术前正畸和中耳治疗等。“同时将各环节的检查与治疗相互衔接,将全方位的身心关怀贯穿患儿治疗过程。”石冰说。
按照这样的团队建设思路,该院唇腭裂外科不断为员工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目前,在6位外科医生中,4位医生可完成中耳检查和预防性治疗,承担着耳鼻喉科医生的角色,1位医生可以独立完成术前正畸手术。2位护士分别取得了国家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另外2位护士取得了康复师资质,并到台湾长庚医院进行了1年语音病理学培训,成为语音师。
护理模式系统跟进
在该院唇腭裂外科,护理工作理念与护理模式也根据序列治疗的需要而不断改进、发展。经过培养,科室护士具备了承担营养发育评估、医疗数据库管理等职责的能力。
生长发育评估负责人、唇腭裂外科副护士长陈丽先说,唇腭裂患者特有的先天畸形及功能缺陷,导致其喂养困难,患儿的生长发育及体格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致使麻醉、手术风险较大。
2010年,科室筹建了评估室,并请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所有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每个14岁以下的患儿入院都需要接受评估,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皮脂厚度等。
“评估结果对治疗起着参考作用,比如贫血患儿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意外;血小板低的患儿在术中很可能发生出血不止的情况。这些患儿不宜马上手术,要先调养身体。”陈丽先说。
通过评估发现,在去年就诊的约800名患儿中,38%的患儿生长发育状况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 2012-09-13为唇腭裂患儿提供序列治疗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