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野生鱼被指为激素鱼
“我们吃的鱼含激素? ”日前,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布最新水污染调查报告《“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经过媒体报道后引发众多关注。该报告显示,在取自南京、重庆、武汉 、马鞍山四市长江中野生鲤鱼和鲶鱼体内,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此外,部分鱼体内还检测出了重金属。
野生鲶鱼、鲤鱼“有毒”
“今年1月到3月,工作人员在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马鞍山、南京四座城市采集长江中野生的鲤鱼与鲶鱼,所有样本都是由当地渔民提供的新鲜活江鱼。样本在收集到之后均由锡箔纸包装,冷冻避光保存,随后被运送至位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实验室。”检验显示长江中野生的鲶鱼和鲤鱼体内都不同程度地累积了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有机化学物质和重金属。
记者在报告中发现,马鞍山除一条鲤鱼样本外,其他所有两类鱼样本中,均检测出含有壬基酚和辛基酚,还被检出全氟辛烷磺酸。报告中还写到,汞在所有的肌肉样本和除一条重庆鲤鱼肝脏样本外,均被检出。所有的鲶鱼肝脏样本均被检测出含有镉,在马鞍山提供的鲶鱼样本中,部分肝脏样本被检测出含有铅,但肌肉样本中铅的含量均小于最低可测出值。
该组织水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武毅秀介绍,之所以选择鲤鱼和鲶鱼做样本,不仅是长江流域最常见的鱼类之一,也是老百姓最常食用的鱼类。
环境激素可致性早熟
据介绍,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洗涤剂、纺织产品、以及皮革涂饰中极为常见的化学原料,属于环境激素,即可以干扰内分泌并影响性发育水平的内分泌干扰素。而全氟辛烷磺酸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地毯、造纸、防水涂料、消防泡沫等产品中,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壬基酚、辛基酚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以及雄性精子质量下降、数量减少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而全氟辛烷磺酸对神经、内分泌等亦有干扰作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累积性,因而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健康隐患。”在报告中,武毅秀介绍了这些物质的危害性,“由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健康有巨大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列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因而其产量在这些国家已大幅减少。”
国内尚无环境激素检测
长江流域大面积水域为什么会“中毒”如此之深?长江流域现在“毒情”已到了什么程度?
南京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的野生江鲜在市场上的销售还是很少的,市民多数吃到的鱼大部分都来自于养殖户。而对于市场上的鱼,往往采用的也是抽检。“主要是针对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重金属以及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检查。”工作人员表示,就这几年抽检结果来看,南京的水产品合格率还是很高的。特别是无公害水产品和绿色食品水产品,这些指标的合格率均达到了100%。
但该工作人员同时也表示,鱼体中被检出的“环境激素”壬基酚和辛基酚并不在检测范围之列。国内的法律法规也并没有此类物质的检测标准。“目前,环保部门正在大力治理汞、铅和镉等重金属引发的污染问题,但是国内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生产、使用和排放进行管理,也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检测、排放、产量控制和质量控制及毒性设定相关规定。正是如此,导致了这些化学物质在我国肆虐‘生长’。”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导孙庆业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污染物以及水污染方面,发达国家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并采取了相关措施防治,而我国目前监管漏洞还是很大。希望尽快加强水质监测,同时应尽快立法。
- 2010-09-01长江野生鱼被指为激素鱼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