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草丛后发高烧小心患恙虫病
在校园里的草坪上,看看书、聊聊天,可没想到大学生肖笑在草坪上坐了一上午之后便开始发高烧,浑身出现红色小丘疹,患上了“怪病”。他先后去了三四家医院,分别诊断为感冒、肾病综合征、恶性淋巴瘤等,直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感染科就医时,才被确诊其为“恙虫病”。专家介绍,恙虫病在华南一带被叫做“沙虱热”,是一种由鼠类为传染源,恙螨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相当高。
●五山一带是恙虫病的老疫区
●病人明显特征是身上有焦痂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立伐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朱素颖
五山一带是恙虫病的老疫区
“我们感染科一年能收治20-30例羌虫病患者。在广州市区内,五山一带是恙虫病的老疫区,而市区内的各大公园的树林里、草地上,也潜伏着庞大的恙螨军 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感染科张立伐教授说,“恙螨在亚热带地区较为活跃,在气候温暖的广州是全年活动,但高峰期常出现在夏秋之际。这种小虫滋生在 地势比较低洼、潮湿和杂草丛生的地方,也会寄生在家鼠、鸟类、爬行和两栖类动物身上,家猫、家兔亦常见。所以,在草地上除草、玩耍的时候,就有可能受到恙 螨的叮咬。”
恙螨的嘴巴还很刁,专挑腋窝、腹股沟和外阴等皮肤比较薄嫩的地方叮咬。恙螨的唾液内有一种奇怪的微生物———恙虫立克次体,这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体,比细菌小,又比病毒大。这种微生物会引起人体全身感染,侵犯多个器官,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20%-30%。
述病忽略草地活动致误诊高
由于羌虫病往往表现全身症状,所以很容易被误诊。由于高烧,大约八成的病人会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首先去看呼吸内科或者是急诊。其次会被误诊为肾病综合征,或者是肝功能异常,有的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甚至被误诊为淋巴瘤。
原来,被羌虫叮咬的病人主要是以发高烧去就诊的,患者在讲述病史时,有可能遗漏曾在草地上活动过的经历。其二,由于恙螨叮咬的部位多在皮肤隐蔽的地方,腋窝、外阴等地,而且不痛不痒,不认真地检查,也难发现焦痂。其三,病人来诊时,患病时间如果较长,焦痂已脱落,创面一愈合,检查时更难发现。
不过,专家表示,如果有发现一种特殊皮损———焦痂,则基本就能确诊为“羌虫病”。张立伐说:“被羌螨叮咬处的皮肤表面常出现一个或几个不痒的红色小丘 疹,之后会演变成水疱,等水疱溃破坏死,几天后溃破的地方出现边缘隆起、外围红晕的溃疡,再过1-2天后中央结成黑痂,此即为临床上所说的‘焦痂’。焦痂 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15毫米不等,脱落后成不痛不痒的淡红色肉芽组织。在85%-98%的病人私密部位可见到有焦痂。”但也有少部分病人的身上找 不到焦痂。
去草地玩耍时要涂上驱蚊药
除了“焦痂”这个特征外,在病人发热的第2-6天,可出现大小不一的暗红色斑或突出于皮肤表面的丘疹,多数分布于胸、腹、背部、四肢及面部,大约50%的患者出现全身性症状,少数人的皮疹仅局限于面部或四肢,但也有约1/3的轻症病人可无皮疹。
这些继发的皮疹可称为恙虫疹,没有瘙痒,经过3-12天后,逐渐消退。虽然皮疹为恙虫病的主要体征之一,但由于其缺乏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中往往被忽视。
如果持续一周高热39℃,四肢酸痛、头痛、头晕、食欲差、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还可以抽血做外婓氏试验,查查有无立克次体微生物以便及时确诊。感染立 克次体微生物,引发的高热、全身感染等情况,使用头孢菌素等强效抗生素都不起作用,反倒是四环素类的老药却能有很好的疗效。
张立伐教授提醒,夏天去公园草丛里游玩时,记得涂上驱蚊药,穿有袖子的衣服,以防蚊虫叮咬,同时也记得比较好不要坐在草地上。
- 2010-08-23坐草丛后发高烧小心患恙虫病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