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一元钱看病”: 走得平稳有赖医改推进
本报记者 刘平安 王德臣
2009年,卫生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验性研究”,被当地老百姓形象地称为“一元钱看病”。
现在,实验性研究已经结束。但宁夏将这个惠民项目常态化,并借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东风,把百姓一元钱享受的药物从74种扩大到120多种。日前,记者在宁夏采访发现,“一元钱看病”在试点地区不仅为群众带来了实惠,还收到了规范医疗行为和药品使用的效果。
“一元钱”的由来
“一元钱看病”是中国卫生政策支持项目(简称HPSP),由中国卫生部、英国国际发展部、世界卫生组织三方共同合作设计,英国方面资助。项目规划了两个实验性研究现场。经过激烈角逐,2008年年底,试点花落山东省潍坊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厅长刘天锡介绍,在具体操作上,自治区选择了银川市和固原市两个地区,覆盖300多万人口,占全自治区人口的一半。试点地区参合农民每次看病只花一元,涉及30种常见病、74种药品,其费用从新农合基金中划出的30元保障。看一次病,药费3元以下一分不收,3元以上只收一元。城市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这些病同样只花一元,其费用由城镇医保部门保障。10类40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乡都免费提供。刘天锡说,这30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看好病是没有问题的。
“一元钱”医院建账不见钱
主抓这个项目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李春虹认为,项目的本质是转变支付方式,而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种乱象和弊端的源头。(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李春虹说,以前医疗机构开得药多,挣得钱多。现在“一元钱看病”,基层建账不见钱,城乡居民看病就花一块钱,这是医疗机构的纯收入。药品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配送,医保部门审核结算,实现了第三方支付。禁止村卫生室输液,需要输液的一律转到上级医疗机构。因此,通过大处方“宰”病人就没有了任何意义。但前提是政府保证基层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没有收入,哪来的动力?李春虹说,这个问题他们在机制设计上也有考虑。基层服务动力主要来自于公共卫生补贴,10类、40项公共卫生是国家、省、市、区四级财政保障的,是按人头划拨并实行绩效考核的,服务质量好,收入就多。宁夏人均15元公共卫生经费补贴,乡村两级的比例是6元和9元,而且80%按月预付,20%留作考核。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向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预防为主的方针不用空喊了,实实在在地落实了。
“一元钱看病”保不了村医一辈子
因为禁止输液,试点地区村医的收入锐减。银川市丰登镇西湖村村医牟洋告诉记者,往年收入三五万元,最差的也能有2万多元。“一元钱看病”后,去年他全年收入降到了1万元。全村参合人数1468人,2009年看病2485人次,收入了2485元,加上8500元绩效考核后的公共卫生服务补贴,一共是1万多元。
往年利润好,每年冬天牟洋都拿出1500元买煤来烧土暖气。现在不行了,为了节省开支,村卫生室的土暖气每天就烧两三个小时。1月12日,记者和他的谈话时直冒“白气”。“对农民来说,的确是好事,下一步扩大范围后,农民应该更高兴了。我从我妈手里接过这个摊子,就图个名声好,村里人都尊重。村子里像我这样的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一年不少挣。我现在才30多岁,挣这点钱一辈子这么干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一元钱看病”要靠基层医务人员落实,尤其是村医。如果他们对前途没有信心,任何好政策都会先打折扣后打问号。宁夏自治区卫生厅医改办主任崔耀武说,报酬、养老保险是村医最直接的利益,而现在还没有解决。
“一元钱”包不下“老病号”看病
西湖村六队72岁的罗永忠老汉名下,共有4口人,老伴金惠玉,还有女儿以及一个小孙女。因为担心“一元钱看病”的资金崩盘,银川市规定每人每年最多看6次,超过6次自己掏钱。患有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等病的金惠玉,一个人就把全家一年的指标都用完了。“儿子得了怪病,蹲不住、站不住,不能干活。医生让他打一种针,一针就1000多元,一周打两针。可他打一针的钱也没有,光阴难过得很。”金惠玉说。
据项目专家组统计,试点以来,宁夏山区农民到村卫生室的人均就诊次数从试点之前一年的0.23人次提高到0.45人次,村卫生室次均费用降到7.87元。结论是农民就医方便,得到了很大实惠。2010年,为了提高30元门诊统筹基金的利用率和预防不必要的住院问题,已计划将村卫生室耗材费用和肌注、针灸、拔罐、刮痧等治疗费用列入报销范围,为经过村卫生室转诊到乡镇卫生院的门诊病人,包括慢性病患者,报销50%的门诊费用。
刘天锡说,“一元钱看病”解决的是城乡居民最基本的需求,而要彻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需要公立医院改革在内的医改五项措施整体推进。
- 2010-02-01宁夏“一元钱看病”: 走得平稳有赖医改推进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