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原因
贫血大家都知道,也很常见,病人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神疲乏力、食慾不振,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一般成年男子每升血含血红蛋白应该在120克以上,成年女子每升血液含血红蛋白应该在110克以上,妇女在妊娠期血红蛋白会稍低一些,但也应该在100克以上,否则将视为贫血。贫血根据血红蛋白的情况分为三度,每升含血红蛋白在90克以上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在60克到90克之间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在60克以下为重度贫血,需要立即输血,否则将会危及生命。
西医根据病因把贫血分为:1 缺铁性贫血:因为体内铁元素缺乏而引起,多见于妇女,这是因为妇女每个月都会生理性的固定流失血液。 2 出血性贫血:一般由外伤或疾病引起的急性大出血所致。 3 溶血性贫血: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过度被破坏引起,多见于脾功能亢进。 4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多见于长期营养不良者。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造血功能障碍引起,预后不佳。
在我们中医看来,形成贫血的原因不外乎脾、肺和心三脏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血来源于水谷精微,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而营气和津液,都是饮食物经过脾胃消化、吸收而生成水谷精微,由脾上疏于肺,再由肺上贯心脉,由心阳化赤为血。以上就是我们中医所描述的血液的生成过程。由此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要保证一个人气血充足,首先是要保障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要不即使其它脏腑的功能再强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是要保障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这样才能保障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上疏心脉。三,就是心阳功能正常,才能化赤为血,这是血液生成的一项重要因素。
以上介绍的是血液生成方面的因素,下面我们再看看能造成血液耗损方面有什么因素:中医说精血同源,所以要避免血液无谓的损伤,就必须保障肾精充足,不随意耗损。其次,还要保证肝藏血功能正常。只有真正保证肾藏精、肝藏血功能的正常,才能避免血液无谓的损失,避免贫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