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国际志愿者日

医务志愿者的一个上午

  12月5日上午,3名身穿红马甲的医务志愿服务者推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四楼住院病房的大门。表明身份和来意后,来自河南漯河的张大姐一时不知所措,短暂的沉默之后是静悄悄的尴尬。

  7岁的岳雷斌打破了僵局,他向要来卡通画片和报纸趴在病床上看了起来。渐渐地,张大姐和谈起了她的孩子、她的生活和她的困难。最后走的时候张大姐依依不舍:“我们外地人来这里看病,心里都有孤独感。物质上不能给什么帮助,但精神上的亲近同样重要。”

  这一天是第25个“国际日”。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集中了8所大学,很多年轻的大学生通过社团组织,相约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做医务,卫生部机关团员青年20多人也一同加入。医院给他们发了统一的红马甲,这些身影给病区抹上了不一样的颜色,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 “你们就像吹进病房的春风”

  张大姐告诉,她在北京打工,是给人家做保洁的。儿子眼睛有问题,老家的医生让他们来北京看病。“已经做过一次手术了,那次办出院手续,回去找家乡的合作医疗报销,发现少了一张收费明细单,很着急。孩子在病房离不开人,我还没有去找医院。你们能不能帮我问问?”同病房的另一个小**和妈妈也来自河南,这位妈妈告诉,听说手术费要8000元,从老家借了1万元来看病。“来大城市看病,门都不敢出,怕走出去回不来。上周有两位来病房,帮我去医院外边买了点生活用品,很感谢。”

  另一间病房里,来自北京郊区的于连英老人因为糖尿病引发眼病,两只眼睛都做了手术,喝水、吃药、穿衣、大小便全靠护士帮忙。同病房的一个大姐说,她最可怜了,什么都看不见。一位专门陪在老人身边,尽管只做了一些倒水、喂药、搀扶的小事,但是中午走的时候,老人对她说:“你们就像吹进病房的春风。”


  ■ “生活护理方面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护士赵彦告诉记者,这一天只有2位护士值班。病区共有41张床位,大部分住着病人,有的做完了手术,有的等待做手术。眼科病区很特殊,做了眼睛手术的病人非常需要帮助。“除了医疗护理不能介入外,在生活护理方面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的话语、声音、搀扶,看起来极其平常,但在这里就不一样。”

  北大三院团委负责人介绍,该院自从去年实行医务活动以来,已经成功招募到1248位,90%以上都是高校学生,650多人经过培训正式上岗,为患者服务时间累计1600多个小时。服务时间达到15个小时的,医院会给发一个证书。为了规范管理,医院还开发了管理平台,设计了“北大三院医生传”等网络游戏,让通过游戏迅速熟悉医院环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已经有很多高校社团了解到了医院的这个信息,愿意加入医务队伍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 卫生部党组书记也是

  与北大三院的红马甲不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务穿的是绿马甲。而第一批穿上这种绿马甲的中,就有卫生部党组书记。2009年12月4日,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务一起穿上绿马甲来到骨肿瘤科病房,推着病床把一名12岁的患儿送到门诊楼进行检查。当时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这做志愿服务,我今天的服务时间是1小时44分。衣服和胸牌就留给我吧,我以后还要再来服务。”

  现在,这家医院的医务队伍发展到了1151人。其中,有一位更具传彩。他叫杨秀才,是四川省凉山州的彝族青年,父母双亡,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并因此辍学。200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在凉山州进行医疗支援时,发现了他并把他带回北京进行救治。机遇改变了他的命运,杨秀才抓住命运的橄榄枝,不仅战胜了病魔,今年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系,愿意参与医务活动,并如愿穿上绿马甲。“我的普通话不好,有一些问题也回答不好,但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帮助别人。我要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首都的叔叔、阿姨给我的关爱,传递给别人,让大家都能感受到。”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