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电视相亲

相亲泛滥时代的爱情真的很“骨感”

  一篇短短数天点击量超过10万次的帖子《3年相亲689次,仍然一无所获》,让张徐阳获封“最牛相亲公务员”。32岁的他供职于河南洛阳某机关,自称“三年来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曾参加某著名交友节目,仍然无果。在频繁接受报纸采访、亮相电视节目的同时,他又爆出自创新学科“中国相亲学”并致力于它的推广,并打算开办相亲学校。(3月17日《南方都市报》)

  时代发展了,科技进步了,物质充裕了,而人们的择偶能力却在蜕化。3年相亲689次确实很雷人,这种记录似乎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其实不然,时下对于众多“剩男剩女”来讲,即使没有张徐阳那么夸张,可相亲次数还是一二十年前的青年**的很多倍。恰恰相反,相亲的次数越多,成功的概率越低。相亲多了能够使人变精,张徐阳即是例证,数百次相亲让他练就了半个小时看穿对方的本领。世上本没有路,走的多了就有路了;世间本没有什么相亲秘籍,相的多了不但有,且还可能成为“相亲学”,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变精的。

  人是越来越聪明了,由于传媒的发达,选择的范围也越广,本地的不行找外地的,外地的不行找国外的,甚至多少年后,地球的不行,找外星人的都有。可是,即使这么方便,这么快捷,“剩男剩女”们反而越来越多,总之,孤独寂寞的人是越来越多。与这个时代相适应,婚姻爱情方面也跟着“提速”,正如歌里唱的那样,“哪怕就匆匆一眼,注定我们要相恋”,“闪婚闪离”的同胞也不在少数,真是又时髦,又刺激,又好玩。人都图个新鲜,而今,借助网络和电视相亲的人是不断飙升。相亲节目收视率猛升,主持人身价倍增,比如《非诚勿扰》每期都有几亿人看,这个世界真的是太寂寞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在“玩相亲”。


  网络相亲与电视相亲的大火,爱情变的颇为廉价,爱情婚姻也在逐渐快餐化和娱乐化。试想,在一期相亲节目中,每个男嘉宾的时间仅有一二十分钟,那些女嘉宾们也要这固定时间内作出决定,且一旦决定了按照规则就是恋人关系了。这要求**嘉宾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正确的决策,倘若没有在相亲界摸爬滚打过吗,没有练就像张徐阳那样的几十分钟看穿人的本领,还真不好办,看来相亲也是门技术活,一般人玩不了。这也怪不得张徐阳说有些人没有资格相亲,自己要办相亲学校了。

  但笔者还是相信,虽然相亲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但人们的相亲智商也会随之上涨。相亲节目大火,**嘉宾通过相信练就了较高的相亲技巧,经常看节目的观众们的相亲智商也水涨船高。就连笔者这种愚钝之人,看了几期《非诚勿扰》也总结出了些许电视相亲必胜技巧,愿与读者分享。个人认为,在电视相亲中,男嘉宾的年龄在二十七八岁一下的成功的概率很低,原因很简单,除了个别“富二代“或长的特别出众的,一般在二十七八岁之下的男士处于“菜鸟”阶段,没房没车没存款,那些精明的女嘉宾怎么可能选呢?在此奉劝二十七八岁之下的男士不要轻易选择电视相亲,否则众目睽睽之下,死的很惨。

  说到底,通过电视、网络搞“速配”,也是一个时代特色,但效率未必高。这使得笔者想起了一条规律,选择越多选到高质量的可能性越小。有个著名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天甲乙丙三个徒弟向师傅请教如何选择伴侣。他们的师父将他们带到一个苹果园,让他们走完穿过苹果园的一条路,选择了一个最大的苹果。甲总是感觉最大的苹果在最后面,快要走完路出园子了,还没做出决定,最终不得不在出园子前随便找了个较大的苹果;乙是个急性子,走到园子中间找了个最大的,然后匆匆出来了;而丙是在路的前三分之一判定什么样的苹果最大,中间三分之一确认自己的想法,最后三分之一做出决定。最终,丙摘的苹果最大,乙次之,甲摘的最小,可见择偶像在园子里找最大苹果一样,不能迟疑,更不能心急。

  在这个相亲泛滥的时代,爱情变的是如此的稀缺,如此的弥足珍贵,相亲很丰满,爱情却很骨感!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