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中药60年

中药60年:民族奇葩更瑰丽 与中医发展重协调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对此,中国中药协会名誉会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张宏魁感触颇多。他介绍说,60年来,中药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计划经济30年,改革开放30年。计划经济时代,药材只有国营一家一统天下,管理死,供应紧缺。改革开放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商品匮乏的局面大大改观,生产得到发展,经营渠道也多了,市场越来越活跃,老百姓买药越来越方便。

  张宏魁在中医药领域工作多年,他认为中药是个传统行业,虽然笼统称为“中药”,但内涵很丰富,其中包括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大支柱。

  药材种植强调地道

  中药材种植是中药行业的基础。张宏魁说,多年来,他们一直是把中药材生产种植当成基本工作来抓,以保证市场供应、中成药及饮片生产,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

  而药材是否“地道”,是真正能体现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张宏魁说,一个地区的土壤、水分等自然环境以及药材的加工方法,是多年形成的特色。地道药材既代表了质量优势,也是品牌优势。牢牢抓住地道药材的生产,就成为中药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中药应用量的增加,以及滥砍乱伐,很多地道药材、野生药材产量下降。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张宏魁认为只能采取野生变家种的方式。要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即地道药材的原产地种植,这样投入成本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饮片炮制必须精良

  张宏魁认为,中药饮片生产是真正能体现中医特色的方面,因此,饮片炮制必须相当严格,该炒的炒,该蒸的蒸,该炙的炙,不能有半点马虎。现在很多人说饮片质量不高,这里面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原药材不地道,二是加工炮制不够精良。张宏魁说,饮片炮制一是为了减少毒性,二是为了增加疗效,炮制不精,就不可能达到希望的疗效,甚至有可能治不了病。

  与中医发展注重协调

  张宏魁认为,虽然许多中成药采用了现代工艺,借鉴了西药的剂型,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医疗技术发展的结果。但中药新药以及新剂型的开发仍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张宏魁说,现在我国中药年出口额已达10多亿美元,但要看到,中药的出口地主要在东南亚地区,而欧美市场还比较少。东西方文化不同,让人家接受我们的文化很难。而如果文化不能被接受,中医药就很难被接受。因此,应该以文化带动中医,再以中医带动中药。张宏魁建议,要大力宣传、弘扬中国文化。

  此外,张宏魁认为中医药的教育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按传统来说,中医大夫是师傅带出来的,或家传的,有一个言传身教、心领神会的实践过程。中药其实也是这样,光靠书本上的理论是培养不出来一个真正的中医药人才的,这是中医药的行业特点,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相关链接

  新中国中药产业飞速发展历程

  1958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并逐步将中药材生产纳入国家计划指导的轨道,改变了千百年来中药材盲目生产的局面。

  1973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商业部《关于改进中成药质量的报告》。报告要求,加强中成药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科学研究,并明确指出要积极改善中成药厂的生产条件,适当增添一些机械设备,使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力争在短期内改变中成药生产的落后面貌,使中成药生产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8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中药归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1998年机构改革后,中药管理分属国家多个部门。

  1992年,国家颁布实施《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对中药实行品种保护,先后公布了2469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1996年12月,我国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要实现中药生产现代化和中药产业的现代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中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成为重要内容,包括采用现代仪器的指纹图谱等,努力实现中成药质量可控。同时,药材种植(GAP)、中药饮片的现代化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中药逐步进入全面科学、协调发展的阶段,开始走向国际。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

  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了生产的整体水平,中成药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400多亿元。

  截至2009年2月,中药行业企业数为2091个,从业人员人数43.46万人。其中,中成药企业1444个,从业人员人数36.3万人;饮片企业647个,从业人员7.1万人。2008年,中成药销售1676亿元;饮片销售395亿元;中药材销售372亿元。2008年,中药进出口额达到17.52亿美元,其中出口13.0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