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城乡居民将可免费获9类公共卫生服务
城乡居民将可免费获得9类公共卫生服务。
具体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
7月25日,在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阿斯利康公司协办的“在发展中国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王东生透露了上述内容。
近些年来,中国某些“老”传染病感染人群增多,如麻疹、手足口病,跟公共卫生领域运行费用、人员经费不足有相关性。即政府投入只见硬件不见“软件”。因此,业内一直呼吁加大对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包括人员经费投入。对此,王东生表示,公共卫生机构将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同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也由政府预算安排。
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包范围框定
鉴于公共卫生的外部性和重要性,由政府投入公众免费获得的方式,已达成共识。对此范围,新医改划定了9类范围。
首先是从2009年起启动、并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作为基础性医疗信息资源数据集,居民健康档案不仅仅是使得医生能及时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节省检查了解病史的时间有效治疗,更是卫生主管部门把控一个国家人口健康状态,流行性学特征的主要工具。而此前我国在这领域,由于财政补助不到位,一直存在政策欠缺问题。
日前,国务院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中也显示,到2009年底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左右,农村居民试点建档率达到5%。
除此,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也被纳入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服务范围。
其中,对于慢性病预防早期干预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
“在公共卫生中,对慢性病的管理、预防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非常薄弱。”王东生称,并列举了一组相关数据证明,如目前我国患病死因前三位的是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新发心肌梗死和偏瘫患者50万和200万人,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左右。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
“慢性病的发展,造成了巨额医疗费用。”王表示,目前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的费用已经达到1200多亿元,占总医疗费用的21%,“因此,慢性病管理和早期干预预防,要纳入公共卫生领域。”
除9类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提供外,王还透露,从2009年开始,国家将有组织地实施一些新的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如逐步普及农村妇女住院分娩,15岁以上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为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等。
“农村慢性病患病率明显增高。”当日论坛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表示。
显然,上述发展趋势是农村缺乏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具有相关性。
公共卫生机构全部纳入预算
如果公众免费获得上述公共卫生服务,自然要解决提供相应服务的机构建设和运行经费问题。
“在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的基础之上,公共卫生机构将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王东生表示。
“‘非典’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疾控体系建设,加大了对其硬件设备的经费投入。但是各级疾控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仍然十分匮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主任邵一鸣曾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他提供的一组数据展现了公共卫生机构经费匮乏的现状。
即据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疾控系统实际发生总经费为117.7亿元,经费缺口共约56.7亿元(包括人员费15.2亿元和工作经费41.5亿元)。而越往基层,地方政府经费投入比例越少,自筹比例越高。例如县级疾控机构人员经费自筹比例达到37.6%,工作经费自筹比例则高达65.8%。
即便是国家疾控中心也存在这个问题。截至2008年底,拥有近2000名职工的中国CDC的人员经费赤字已达9900多万元。
对此,王东生透露,按新医改方案,对于疾控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
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人员经费,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解决。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
- 2009-07-28发改委:城乡居民将可免费获9类公共卫生服务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