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模式”能否成为医保范本?是否乌托邦?
公益的归公益,市场的归市场
张璐
在新医改方案出台的当口,陕北偏远小县—神木所进行的“全民免费医疗”改革,恰与新医改“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目标暗合。抛开围绕“神木模式”的各种喧嚣和非议,这一改革毕竟为当地城乡民众带来了福利上的增量,因此,我们应对其抱以谨慎支持的态度。
但若将神木作为医改样本加以审视,那么对这场免费医疗的盛宴则需给予更加理性的评判。事实上,关于“神木财政能够支撑多久”的担忧,笔者以为倒并非问题的关键,其背后隐含的核心问题是对改革路径的选择。
进入新世纪,“让弱势群体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成为实施各项惠民政策的指引和目标。由于对全能政府的惯性迷恋,在许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贯穿着一个隐秘的逻辑:以政府为主导,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强大的财政为依托,向弱势人群输送利益。神木“全民免费医疗”改革便是这一思路的现实演绎。
若将神木的医疗补贴标准—人均补贴400元左右—在全国推而广之,那么单此一项,各级财政每年就要支出5000多亿元,这可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即使可以完成,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医改思路也未必是最佳的选择。
面对政府送到嘴边的“唐僧肉”,医生和患者都存在过度占用财政补贴的倾向,这种合谋必然带来逆向选择。虽然神木医改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但“免费医疗”实施3个多月后,依旧出现了住院费用激增,医院病床爆满的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免费医疗定点医院”的出现已经破坏了当地医疗机构的竞争生态,失去了竞争的环境,医疗补贴标准的提高是否必然带来百姓医疗服务的改善,这大可存疑。
很显然,单凭雄厚的财政外加“乌托邦式”的梦想,解决不了中国的现实问题。倘若神木医改能够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效应,激活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划清公益与市场的界限,为民众供应高效的医疗服务。那么,它获得的将不仅是道义上的应和,而是理性的激赏。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三农问题观察员
神木模式,县域经济难承其重
王晓林
“神木模式”之争将这个西部小县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凡制度设计之事须以掌握资源为前提,否则任何纵横捭阖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有人动辄以制度经济学为分析工具批评神木模式不合经济规律。
其实对照《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原文,我们可以发现神木模式不过是县级政府对自2002年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其授权范围内的轻微改进。依陕西目前新农合的每人100元资金来源划分,中央、省、市、县、个人各自承担的比例为40:24:12:12:20。简而言之,神木的与众不同之处,只不过是将本应自己支付的12元放大了数倍,承担了额外的份额而已。
那么,此种方式可否供其他县借鉴?严格地讲,对于绝大多数县而言,神木模式无法复制。原因极其简单,中国绝大多数的县级财政无此能力。
依我国现行的财政政策,财政总收入的近六成归中央,而留在地方的四成中,省、市再拿去分配,到县级已所剩无己,这也是一直在推进的省管县财的原因之一。据统计,县级财政的自给率已从1993年分税制改革前的0.9降至目前的0.5左右,全国大多数县财政自给都无法满足,即便是号称陕西县域经济第一县的神木,直到2008年时仍是省级贫困县,需要省级财政补贴过日子。
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时,曾提到了煤炭价格基金对财政的补充。这笔基金中有50%是留在县里的,所以相对于其他没有天赐资源的县,只能对神木模式望洋兴叹。
故而,全民医保的希望切不可能寄予神木模式,理性的期盼还是放到省级、中央财政上更为靠谱,毕竟在2009年全国财政(以中央和省级为主)支出高达创纪录的7.5万亿的大背景下,国务院新医改方案所承诺的三年新增8500亿资金与之相比,真的只是小菜一碟。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神木不是“乌托邦”
康不德
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一举成名天下闻,原因就在于他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全民免费医疗”。这项改革在深受医疗之痛的中国,自然是开天辟地,却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就直指这项改革是“乌托邦试验”。
我倒惊诧莫名了。一个本来在全球很多国家包括人口同样众多,经济不比中国更发达的印度都实施的制度,为什么到了中国就变成乌托邦了呢?我们不是经常骄傲地要争世界第一吗?如今,“全民免费医疗”我们不但不争第一,还远远地落在诸多富国、穷国后面,倒真该反思一下了。
郭宝成一定是反思过的。他不仅推出了全民免费医疗,还推出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甚至还为学生提供定额免费午餐,这是多么“社会主义”的表现。郭宝成的免费医疗证明,改革有时候并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只是一个实践问题。
这么说,是因为搞全民免费医疗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知识,既然全世界那么多国家都在搞,号称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国,自然没有道理不搞。这就和反腐败一样,傻子都知道财产申报制度是反腐利剑,可有的人就是声称时机不成熟,照这个逻辑时机永远都不会成熟,掌权的人谁愿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啊?
咱现在终于明白,原来郭宝成只是在实践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识”。当然,“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美国的常识、日本的常识拿到中国来未必还是常识,但如果某个常识到了美国是常识,到了日本是常识,到了印度、巴西也是常识,到了加纳、南非还是常识,那这个常识就一定是常识,是“橘生全球仍为橘”了。郭宝成的神木医改,就是种下了一棵这样的“橘子树”。能不能成林,还得看别人乐不乐意种。
可惜了,郭宝成只是一个县委书记,无法惠泽更多人。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天涯社区关天茶舍主持人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
- 2010-03-10医改:“神木模式”不唯一 “府谷模式”也很好
- 2009-07-23“神木模式”能否成为医保范本?是否乌托邦?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