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美容催葡萄早产 专家:可致癌 诱发儿童早熟
据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立如介绍,今年慈溪市葡萄种植面积达2.3万亩,预计产量可达2.2万吨。对于葡萄种植户使用催红剂一事,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立如并未否认,“有些果农看采摘下的葡萄着色不匀,卖相不好,就会使用催红剂。
藤上的葡萄仍泛着青绿色。 周文丹 摄
浙江在线07月21日讯明明7月中下旬才能陆续成熟的葡萄,为什么半个月前就已经批量上市?这些早熟葡萄卖相好,紫得发亮,又因为提早上市,得到不少喜欢尝鲜的市民的亲睐。然而真正吃进口,却往往发现它们的口感不如卖相那么诱人。
在省内有名的葡萄大棚种植基地――宁波慈溪市新浦镇,记者惊讶地发现,为了提前上市,果农添加催红剂、制造“早产”葡萄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催红剂是什么?果农为什么使用它?我们正品尝着的那些早熟葡萄安全吗?
未到大量上市,每日却有百吨外送
宁波慈溪市新浦镇,有着40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是省内有名的大棚葡萄种植基地。
葡萄产业也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据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立如介绍,今年慈溪市葡萄种植面积达2.3万亩,预计产量可达2.2万吨。当家品种“巨峰”葡萄,刚刚于7月中旬陆续上市,至于大面积上市,还得等一周左右。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早在7月初,新浦镇村一些葡萄种植基地里,就有了来收购葡萄的货车。据当地果农称,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货车,占满并不宽敞的村道,就是冲着村的巨峰葡萄来的。
杭州大华园水果超市,是慈溪巨峰葡萄在杭州的主要经销商。负责人傅晓凤说,巨峰葡萄早在7月初就已经在杭州上市了。
果农吴师傅,与葡萄打了一辈子交道,自家种有10亩葡萄。7月15日的清晨,与进入7月后的每个清晨一样,吴师傅忙着装箱、送货。不同的是,这一天吴师傅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160多箱,刚送上去市里的货车。5公斤一箱,差不多有800多公斤。”
事实上,吴师傅的“业绩”与全村的销量比,只能说是“小儿科”。
“最近,每天都有50多辆卡车来收。”吴师傅说,清晨5点至8点,是集中采摘葡萄的时间。每天都有来自上海、杭州等城市的50多辆卡车等着收葡萄。以一车2吨的载量计算,每日外销量超过100吨。
葡萄早熟原是催红剂帮了忙
明明未到成熟季,怎么种植基地里每天都有那么大批量的葡萄出货呢?
当地的一位人力三轮车师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果农都在往葡萄里打催红剂,也就是催熟的,镇上的人都知道。”老刘说,基本上每户都在用。
在前往村的路上,老刘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家不种葡萄,但当地人都知道本地葡萄自然成熟的话,最早也要到7月中旬以后,大批量上市得到月底。
老刘所言是否属实?
田埂上,记者跟果农吴师傅聊开了。
“不是说本地葡萄成熟还要过段时间么?”
“小批量的上市了,熟一批摘一批。”
“现在葡萄的口感没有以前好了,是不是打了激素啊?”
“你们外行不知道,不打激素的葡萄不好吃。”说到这,吴师傅收起了散落在田间紫得诱人的葡萄。
就在吴师傅身后的大棚内,葡萄藤下挂着的果实却仍泛着青绿色。
对于葡萄种植户使用催红剂一事,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立如并未否认,“有些果农看采摘下的葡萄着色不匀,卖相不好,就会使用催红剂。”
提早一周上市,每公斤能多卖3元
村村民潘师傅家也种有6亩葡萄,据他讲述,在刚结果的时候,果农都会用一点催红剂,是为了抢时间卖个好价钱。
“果农辛苦一年就看这两个月了,打个时间差可以多赚点。”潘师傅说,同时这也是为了避免因成熟过度影响了采收、销售和运输。他表示,催红剂的用量很关键,太少起不了作用,多了果子容易掉。用法很简单,大概比例是一公斤水里兑入250毫克催红剂。在葡萄刚开始成熟时,向果穗上喷洒,施药后的第5天就可以食用。
这么一来,本该于7月中下旬才自然成熟的葡萄,提早至上旬就能上市了。
果农的大费周折,自然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杭州大华元水果超市负责人傅晓凤说,水果的批发价与供应量、上市时间都有关系。“一般而言,批发价几乎与上市时间成正比。越早,价格就越高。”
傅晓凤说,这几日,巨峰葡萄因还未大量上市,甜度又较月初要高,因此价格最贵,批发价为每公斤8元。再过一周,待大批上市,价格就会回落,预计会低至5元/公斤。“去年时,批发价一斤不到3元。”
在种植基地村口摆摊卖葡萄的小贩也说,再过十来天,就能吃上便宜葡萄了。“到时一两元就能买一斤。”
用催红剂催熟,究竟能给果农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7月15日,吴师傅家的葡萄以8元/公斤的价格成交了800多公斤葡萄,若待月底自然成熟的话,按市场价只能以5元/公斤价格出售,仅这一批葡萄就少卖了二三千元。
专家称:催红剂残留过高会致癌、诱发孩子早熟
在巨大的经济效益前,催红剂被果农广泛地用于葡萄种植上。那么,催红剂到底是什么东西?食用后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立如解释,催红剂的学名叫“乙烯利”,也就是俗称的催熟剂,在刚挂果时使用,能让葡萄提早一周左右成熟。但这与果实口感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乙烯利’属低毒农药的一种,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用于农作物种植中。”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程师郑林说,一般植物体内会自发合成植物激素,这是一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就属于人工合成的类似植物激素的化合物,适量使用有助于植物生长,在农业上被普遍用于催熟、提高产量。
“不过,过量使用的话,会导致农作物上的残留量过高,有致癌、诱发孩子早熟可能。”郑林说。
无明文规定不可用,监管尚处“真空”
“乙烯利”究竟能否使用于农作物种植中?
其实,早在2001年,浙江省经贸委就下发《浙江省农药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指导意见》一文,将“乙烯利”与杀虫剂“敌百虫、敌敌畏”、杀菌剂“稻瘟净”等,一同列为限制使用类产品。
在慈溪,尽管并未有明文规定不能使用,但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立如说,由于使用“乙烯利”会影响到作物的品质,农业局不提倡农户使用。
采访中,王立如和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程师郑林,一再提到“使用量”的问题。“只要合理使用,控制好剂量和间隔期,问题就不大。”王立如说。
问题是,多少的量才算合理使用范围内?又有哪些部门能提供有效监管?
慈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称,葡萄种植属农业生产,不归属质监局管辖。他们只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王立如则表示,由于至今对植物激素使用的种类、浓度、时间都没有明确的指标规定,因此质检、农林等部门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还没办法检测植物中所含的激素含量。
据郑林表示,在国家的相关法规中,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3》,对农作物表面的“乙烯利”最大残留量做出规定。标准列出,番茄、皮籽可食的热带及亚热带等水果中,“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量为2mg/kg。
但在认定方面,王立如也提出了操作中的难处。“使用了多少剂量,用后间隔多少时间,才能达到2mg/kg的残留量,目前还无法定论。”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医药信息等,健康的生活应从了解信息开始![[更多精彩健康资讯请进入:新闻频道]]
- 2009-07-21激素美容催葡萄早产 专家:可致癌 诱发儿童早熟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