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安全性评估

“纳米食品”安全存疑 从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估

  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在消费者对这些高科技的名词还“一头雾水”的时候,市面上标称的“纳米食品”却不断增加,从声称内服能起到美容养颜功效的珍珠粉、黄瓜粉,到花生甚至白酒,只要贴上“纳米”的标签登堂入室,就能卖上好价钱。但本报记者了解到,中国香港最新的研究显示,如此大批量上市的纳米食品不仅可能在制造技术上存在难题,甚至连纳米食品的安全性都未能确定。

  市场调查:纳米功能被神化

  纳米食品可谓食品行业近年冒起的一支生力军。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很多在宣传和外包装上标称“纳米”字样的食品已大批进驻国内网络销售。

  在淘宝网上,随便一搜就返回两千多个“纳米”结果。排在前列的,就是声称可供内服的纳米珍珠粉。90克一盒叫价124元的“纯海水珍珠粉(纳米A+)”最近一个月成交了7件,卖家这样推销:珍珠粉细度小于100纳米,营养物质的吸收程度与物质的粒径有关,粒径越细越易被吸收。

  也有“纳米青木瓜粉”竟然跟挂上了钩。一位卖家出售的“竹炭花生豆”每包250克售价28.8元,打出的噱头是“竹炭与纳米科技的结晶”,能吸附人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中的毒素。

  白酒也能“纳米”。一位出售52度“纳米食用黄金酒”的商家说,“纳米金”(一种食品添加着色)加入到酒后可以降低醛值量,降低了毒性。


  研究:粒子能进血管未评估莫卖

  对于形形“纳米食品”,中国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的一份最新报告,彻底撕开了它们的神秘画皮。

  据本报昨日看到的这份风险评估研究报告,纳米食品的安全性无法确定,给业界的建议是要先保证产品可安全食用,不要卖未经安全评估的纳米食品。

  原来,目前并没有国际公认的纳米技术定义。“目前仍没有关于纳米粒子的基因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的数据。”但是,这份报告可以肯定人体食入纳米材料后会经过肠道进入毛细血管,再传送到肝脏或者进入淋巴系统,如果纳米粒子够细小,可以在体内的组织和器官积聚,甚至可以被个别细胞吸收。“由于现在数据和资料不足,未能全面了解纳米材料的潜在危害。”报告说。

  专家:多为炒作 食物应选天然

  “纳米食品是炒作。”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蒋卓勤教授以“纳米花生”为例称,纳米就意味着颗粒很细,外面裹着一层“纳米”竹炭粉标榜口有余香,他断定这可能只是一般的香料或添加剂。“但谁知道这有没有毒呢?食物还是天然的好。”

  “纳米说白了就是长度单位,没有什么神奇的。”暨南大学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傅亮说,他还说,并未听说过有纳米食品的国家标准。要证明是纳米技术衍生的食品,商家必须要做实验拿数据,然而有关实验既贵也难做,因此很少有商家去做。

  “纳米是物理概念,不是生物和化学概念,以往大家没怎么关注它的安全。”傅亮指出,对纳米食品进行风险评估仍然主要靠现行卫生指标。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