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生命密码

专家称基因检测可获“生命密码” 很难测定天赋

  

   ●基因检测理论上可获得个人的“生命密码”,但需要未来基因功能的不断破解,才能解读出这个密码

  ●孩子天赋由多种因素决定,基因检测目前不能给孩子的天赋下“判决书”

  ●疾病易感基因只提示发病风险,不代表一定发病,疾病发生更多受后天因素影响

  如果有人告诉你,只要花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从孩子口中取点黏膜就能预知他能否成为下一个姚明或郎朗,以此尽早确定发展方向;或者从你身上挤一滴血便能查明你以后会得哪些疾病以便早防治;甚至只要像孙悟空一样扯下根头发,就能帮你获得一份完整的“人生说明书”,你信吗?听起来像神话吧,但这确实就是目前某些基因检测公司广告宣传中最常用的噱头。

  对此,专家提醒,虽然基因检测理论上可获得个人的“生命密码”,但要读懂这部由密码写就的“天书”,光有规范的检测手段还不够,还需要依赖未来科学对各种基因功能的不断破解,以及足够能说明问题的样本积累,才能完全读懂这部“天书”。

  指导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程京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优生优育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尹爱华博士

  现象 基因检测噱头多 令人心动令人忧

  “您的基因组一直以来都是一本封闭的书,现在,通过作经济上允许的简单检测,便可获知与您的智商、重大健康风险等诸多因素相关的消息。如果您有勇气,就跟您的基因打声招呼吧!”——去年年初,美国《时代》杂志评出了2008年“50项最重要的发明”,个人基因检测服务位居榜首,当选为该年度最佳发明。而这几句煽情的描述,更令人们对多年来被视为“神话”的基因检测有了更多的遐想。


  而在国内,近两年来,一些基因检测公司也将类似的概念炒得热火朝天。在广州等各大城市,类似的商业化基因检测开始冒头,其细节的描绘更拓展了人们想象的空间——如,拔根“毫毛”、吐一口水或挤一滴血,花上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做套基因检测,就能得知您的孩子是否具备某类天赋基因,或是为您探明某些易感基因,预知未来会得哪些疾病;更匪夷所思的是,有的公司竟推出基因婚配服务,并在全国各地热招“媒矿”主。

  这样的故事听起来虽有点像天方夜谭,但仍有很多人心动。因为,如果可以预先知道自己以后会得某种病,“治未病”就能更有的放矢;而对于孩子,与其从小奥数、钢琴、武术、绘画、围棋各种项目分散精力“胡子眉毛一把抓”,还不如多花点钱,检测其天赋基因,尽早发现他是哪一类的“蓝筹股”以便早做投资更划算;而急于寻找“真命天子”或“完美新娘”的**青年,也想借此找到“气味相投”的另一半。

  于是,心动者积极行动,但某些基因检测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有些人还未做完检测,就不断被某些所谓的“基因公司”游说加盟,帮他们发展下线可拿高额的;有些人一给孩子做完检测,还没想好怎么规划未来,就不断有机构找上门来推销各种培训服务;而据知情人透露,金婚配其实是某基因公司为发展下线,拉人测基因拿想出来的又一个噱头。

  “一会儿是易感基因,一会儿是成才基因,现在又弄出个基因婚配,无非是新瓶装旧酒而已,不知道这些打着高科技幌子的骗子下一次会想出什么新名词来。”网友“湘风德骨”的感慨道出了人们对基因检测的担忧:到底,基因检测有几分是“神话”几分真?

  解读 生命密码易得 破解天书不易

  “1990年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计划耗时10年,全世界6个国家的科学者联手,耗资近二三十亿美元,才于2000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测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程京告诉记者,现在只需花1000多美元,一天之内就能绘出某个人的基因图谱,获得一部具体的“生命密码”,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要真正破译这部“天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别把技术本身看得太神了,其实,目前第一代的基因检测产品才刚刚出来。”程京解释称,任何工业产品都有个规律,必须随着人们需求的促进,从原始向先进发展。像第一代手机“大哥大”一样,一开始功能简单、价格昂贵、信息有限,发展到现在第X代,才逐渐变得经济、普及、信息精确。而目前,包括基因检测芯片在内的生物芯片正处于发展的起点,虽然在前途广阔,但还有很多改善的余地。

  “一些基因检测公司正在进行的宣传相当异想天开,这些测试中有些并未达到足以经受严格科学验证的水准,但这一事实未能减少消费者和创业者的兴致。” 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主任弗朗西斯·科林斯曾如是说。

  “任何新的东西刚出来都会有争议,这不奇怪,但不能作假!”程京指出,对已获得的基因的解读,其准确程度与相关研究样本密切相关,如果研究样本的范围不够大,其科学性就难有保证。而正规的分子水平上的流行病学调查除了要有技术上的支持,还需花大量的时间、财力和人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但目前,国内外都有某些急功近利的基因检测公司不但是芯片质量差,又没有严格的流调和统计学依据便乱上服务项目,确实有“瞎出报告瞎解释”之嫌。


  基因研究刚起步 测定天赋很困难

  “一个人只要在智力上没有障碍,通过后天的训练,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针对某些天赋基因的检测宣传,程京认为,要防止不当解读、轻易下结论。

  而打假专家方舟子的观点更直接,“这种检测技术在目前毫无正面价值,除了能够给相关单位带来经济价值之外。”他在博文中指出,“这些基因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我们对它们的功能还所知甚少,还未有定论”。

  此外,方舟子提出,“天赋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并非由某一个基因决定的,涉及许多个基因彼此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使将来某一天所有与智能有关的基因都被发现了,也难以用来预测一个人的智能,因为一个人的智能高低深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易感基因≠致病基因 后天因素影响更大

  有些人做了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有某些易感基因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自己以后难逃某些疾病的侵袭。对此,程京觉得大可不必。

  “易感基因跟致病基因是两码事,它只是说明携带者有一定的得病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程京称,这类预警检测并不是诊断,更不是致病的必然因素。因为,在疾病的产生中,后天的环境因素起的作用更大,而基因只占到发病权重的20%~30%左右。但怀疑有家族遗传病者,通过检测发现相同的易感基因后作为及早预防的参考,从饮食习惯、运动方式和心理调节等多方面的努力阻断诱发疾病的条件,确实对避免或推迟发病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没测出某些易感基因的人也不等于就从此可高枕无忧,因为目前的检测技术还不能检测出人体存在的所有风险。

  同时,环境污染、生活习惯、药物影响甚至辐射等特定因素也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着影响,同样存在着诱发疾病的风险。

  基因治疗未实现 目前仍是美好愿望

  在国内外某些基因检测公司的宣传中,一旦检测出某些“不良基因”,消费者还会被推销购买产品以进行“个性化治疗”。据《北京科技报》报道,2006年,美国政府就曾对14家基因检测公司进行调查,调查人员假扮14名不同年龄和生活习惯的消费者填写了问卷,但只提供了两个人的DNA样本,结果就有公司建议3名“消费者”购买同一种上千元的“定制”的营养添加剂以修复被受损基因,而事实上,目前还没有能修复受损基因的药品。

  不过,目前通过基因检测倒是可以指导对部分已研究成熟的常用药的安全使用。譬如,对于患上感染性疾病的人,如果通过检测弄清楚了感染源和患者的耐药性,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用药。

  但是这种意义上的“个性化治疗”虽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更有效地达到治病的目的,但与人们所想象的利用“定制”的基因药物进行的治疗仍有天壤之别,后者更多是尚未能实现的美好愿望。


  新动向 基因检测可排除出生缺陷

  在目前的医学界,学者们都认为,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生物芯片在3P医学(即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个体化医疗)方面前途广阔。程京认为,利用这些技术手段,从生命产生之前就可以开始做健康诊断。

  日前,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与广东达成合作意向,将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筹建出生缺陷领域分中心,合作研发用于检测各种出生缺陷的生物芯片。

  “以耳聋患儿为例,一旦丧失了听力,植入人工耳蜗的也需10万元。但如果在生育之前花数百元做孕前筛查,就可以避免这种悲剧。” 程京透露,目前遗传性耳聋检测基因芯片已拿到国家药监局的批号,在全国80多家医院进入临床使用。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优生优育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医师尹爱华也证实,目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已具备了相关的检测条件,近期可为3000例孕早期的女性免费提供耳聋基因检测。

  尹爱华透露,针对广东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症高发的现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着手合作研制地贫基因检测芯片,预计明年即可投入使用。(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彭文斌)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