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病托

看病托关系,能带来多少安全感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教授 屈英和

  患者在大医院求医时往往感觉无助和陌生,此时,找个熟人帮忙便成为很多患者的渴求。崔景印摄

  现实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患者就医一般首选认识或熟悉的医生和医院。如果不直接认识或熟悉,患者就医之前会动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关系人”选择他所认识或熟悉的医生和医院。这一现象被有些学者称为“关系就医”。那么,“关系就医”为什么会普遍存在,患者和医生对“关系就医”的态度如何,“关系就医”取向对医患之间的互动又有什么影响?围绕这些问题,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屈英和教授抽样调查了200名临床医生和500名患者,并对部分医患作了访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我在某大型三甲医院工作了近20年,经常有人通过我到医院看病。我做过一段时间的统计,从2007年7月1日至2009年3月5日,共有491人通过我到我所在的医院就医,平均每月约有25人。这一现象促使我对“关系就医”现象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发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关系取向”,医生也希望并愿意接收关系病人。“关系就医”已成为中国社会医疗服务领域的普遍现象。

  患者:找熟人看病,少走很多弯路

  在问卷中,患者首选通过“关系”就医,关系取向明显。调查显示,9.3%的人每次就医都找关系,45.6%有时会找关系,15.7%想找关系但找不着,从不找关系者仅占29.4%。也就是说,七成多患者希望通过熟人就医。这一数据也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肯定。神经外科刘医生说:“我所接诊的患者几乎有百分之六七十是通过各种关系找来的。”

  那么,患者找熟人看病的原因何在?据调查,57.2%的患者选择“医生看病更认真、更有耐心”,52.8%选择“找更好的专家看病”,42.8%选择“节省时间”,40.7%选择“关系介绍的更可信、心里更踏实”,38.3%选择“医生更热情、态度更好”,36.6%选择“不花冤枉钱”。可见,患者看病找关系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想找更好的专家看病,而且他们认为通过关系找的医生看病更认真,更有耐心。


  在医院,患者赵女士用切身经历解释了她看病找熟人的原因,“主要是想找个技术水平高的大夫”。这次,赵女士的母亲需要手术切除甲状腺瘤,她托人找到了省内最知名的甲状腺科专家主刀,手术很成功。她说:“万一遇上个技术不好的大夫,就会冒很大的风险。性命关天的大事,轻视不得。”

  正在住院的中学老师宋某说:“找熟人看病,心里才踏实。”患者刘女士则说:“有认识的人,能让我少花点冤枉钱。”许先生更是深有感触:“熟人领着看病不用排队,直接领到诊室,医生对关系病人的态度自然会好一些,而且挂号、交费、检查、取药、诊治等环节都可以‘一路绿灯’,既方便又节省时间,是看病的最佳选择。”

  找熟人看病到底能不能实现这些好效果呢?调查数据显示,36.9%的患者认为“效果明显比不找关系好”,43.5%认为“找与不找差不多”,15.5%认为“不找关系效果更好”。患者许先生说他看病一定会找熟人:“得病是一种痛苦的事,找关系能让医生态度好一些,少走很多弯路,还能知道疾病的真实情况。”

  医生:没人找你说明你根本不是好医生

  患者的就医和医生的接诊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面对患者明显的“关系就医”取向,医生态度如何?调查表明,86.6%的医生接受“关系就医”,不能接受的仅占13.4%。骨科于医生表示:“平时,确实有一些亲戚朋友或同事找我带着病人去各个科室看病,我觉得这无可厚非。”妇产科冷医生更是将“关系就医”和医生的技术水平联系了起来:“如果你是个好医生,必然会有好多人找你看病。如果没人找你,说明你根本就不是好医生。”

  也有部分医生持不同看法。普外科马医生认为“关系就医”是一种不正常现象,但短期内难有改善。儿科赵教授则说:“找我看病的人非常多,这表明患者对医院、对医疗市场不够了解,对医生也不太信任。”儿科孙教授也谈到,这表明医生并不是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实际上,患者对“关系就医”的影响也有认识:60.7%的患者认为这一现象“导致医疗不公平”;56.5%认为“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看病更难”;25.9%认为“发生医疗纠纷没法找,得不偿失”。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下,社会提供的医疗服务,尤其是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于是,多数患者会选择通过关系就医,而这必然会导致待遇不平等、医疗不公平。

  而更让人担心的问题是,通过关系看病,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没法追根溯源。患者张先生讲述了他的经历。因要做疝气手术,他托人找到一家大医院的一位比较有名的医生主刀。但术后发生了感染,只好又做了第二次手术,遭了第二次罪。据接受调查的医生介绍,对关系病人,医生可能碍于情面放弃诊治疾病所需的常规检查,用药方面也会想办法找便宜但效果相对差些的药品替代。为了省时省钱,一些正常的就诊程序被简化,一些必要的检查被省略,导致不规范医疗,这样反而容易出现问题。

  但是,仍有73.8%的医生表示希望接诊由各种关系介绍过来的病人,不希望的仅占26.2%。至于原因,60.4%的医生表示这样能够“增加临床经验,提高技术水平”;41.5%选择“结交更多的朋友”;40.4%选择“增加经济收入”;38.3%选择“扩大社会知名度,提升社会地位”。


  通过关系获得更多照顾,多少有点“一厢情愿”

  医生对关系病人的照顾表现在哪里呢?调查结果显示,与一般病人相比,医生对关系病人的照顾主要表现为“在病房安排上给予照顾”(33.7%),“看病、检查和手术优先”(28.4%),“对病情、病因、治疗方案说明更详细”(26.6%),“尽量不开昂贵的药、不做多余的检查”(21.3%),“免除挂号费”(18.9%),“诊治更慎重、更负责”(16.0%),“接诊时间更长、诊断更认真”(14.8%),“增加查房次数”(13.6%),“减免部分检查住院费用”(5.3%)。可见,医生对关系病人适当的照顾更多地体现在服务和沟通方面,并不涉及治疗方案的深层次内容。

  呼吸科谭医生表示:“照顾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语言上的关怀。我们医生没有权力免去费用,只能从病情介绍、抓紧看病、尽可能缩短疗程方面帮忙。”儿科孙教授认为:“基本没什么特殊照顾,也就是解释得清楚一点,话说得细一点。”神经内科赵医生明确表示:“实际上对任何一位患者,医生都希望把病治好,不存在特殊照顾的问题。”妇科冷医生说:“对于关系病人,医生可能会多解释一些,但从医疗的角度讲,解释是否细致与看病是否仔细没有太大关系。”

  然而,调查却表明,53.4%的患者认为“关系就医”情况下医生“对病情、病因、治疗方案说明更详细”,40.9%认为医生“诊治更慎重、更负责”,39.2%选择“看病、检查和手术优先”,38.9%选择“接诊时间更长、诊断更认真”,37.9%选择“尽量不开昂贵的药、不做多余的检查”,31.3%选择“在病房安排上给予照顾”,14.4%选择“增加查房次数”。可见,患者认为看病找关系的效果体现在多个方面,可以说涉及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最关注、最希望得到的主要内容。

  调查中我们发现,43.1%的医生认为关系对治疗方案没有影响,而76.1%的患者认为关系对治疗方案有影响。从中可见,医患双方对“关系就医”的看法存在偏差。一方面,“检查过多过细”、“省略某些应该进行的检查”和“减少用药”都是不规范治疗的表现,与“治疗更规范”相悖;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医疗服务过程中,“检查过多过细”、“省略某些应该进行的检查”和“减少用药”主要体现的是人情世故方面的关照,而不是技术问题。而在另一项调查中,55.9%的患者希望他所找的关系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能给予“诊疗方面的照顾”,而只有24.7%的医生选择对关系病人给予“诊疗方面的照顾”。患者认为可以从关系医生那里获得更多照顾多少有点“一厢情愿”。


  找个熟人做“保护伞”,防宰防骗求放心

  “关系就医”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成因。除中国社会以“人情”为基础的传统影响外,我们的医疗服务模式及医疗服务现状也值得反思,而有一个问题尤其值得注意:医患信任缺失。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在城镇建立了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这种制度提供的只能是低标准、广覆盖的医疗保障服务。在这种医疗保障制度下的国有医院是国家医疗资源的拥有者,国有医院里的医生成为国家医疗资源的支配者。患者为了获得比标准更高、比别人更好的医疗服务,势必要托关系、走后门。

  我国是一个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医疗服务供需紧张。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占全球人口22%的中国医疗资源仅为全球的2%。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每千人医生数为1.5人,每千人床位数为2.3张,与世界中等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但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2.6人与6.4张的标准。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现有医疗资源80%集中在大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医院,城市社区及农村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三是医务人员供不应求。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2005年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加了77.65倍,个人卫生开支增加了199.75倍,而同期医院、诊所、医生和护士数目的增加却只有1~2倍。

  同时,医学知识的高专业技术性导致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之医疗领域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漠视,医患之间信任缺失。患者就医时,往往就会动用关系获得值得信赖的医疗信息、尽可能多的知情同意权和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信任感。

  患者对现行医疗体制不信任,认为医生的医德医术无法信赖,看病陷阱太多,尤其是经历了“花钱无数、病不见好”的遭遇之后,找个熟人做“保护伞”防宰防骗,自然就成了患者的首选。患儿家属李先生坦言,找关系看病是为了避免医生开大处方。他说:“上次孩子感冒发烧,找个认识的大夫开点药就好了,也就一二十块钱。可有一次,认识的大夫没在,当时出诊的大夫一次就给开了100多块钱的药。认识大夫和不认识大夫真是差太多了。”退休工人杨大爷则表示:“现在医院真正负责任的医生不多,要是得了大病,尤其是如果需要做手术,不找关系谁敢看病?”托人找关系看病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实际上反映出患者对医院、对医生缺乏信任。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