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胃肠紊乱

活性益生菌菌株:治疗胃肠紊乱

        近年有关于排毒、纤体、缓解便秘的药或者是饮品开始在电视上、网络上大打广告,最近这类产品没有偃旗息鼓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究其原因应该显然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直白点说就是便秘的人多了。

        但是,为什么便秘的人群在不断的扩大,导致便秘的因素有哪些?笔者为此也做了相关调查。

        首先是不良的生活习惯。

        ① 该排便的时候不排,总是忍着,忽视正常的便意,日久引起便秘。

        ② 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食物纤维,由于纤维缺乏令粪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

        ③ 平时很少喝水。

        ④ 肥胖,不活动,特别是因病卧床或乘坐轮椅,缺乏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就不容易排便。

        ⑤ 总是拿着书或报纸入厕 。

        ⑥ 经常穿束腰腰带或塑身衣 。

        ⑦ 习惯性地服用便秘药 。


        其次是某些疾病的影响。

        ①   全身衰弱性疾病;

        ②   疾患(痔疮、肛裂等)所引起的局部疼痛;

        ③   结肠病变如肿瘤、炎症、狭窄或憩室病等;

        ④   神经性疾患,如截瘫、偏瘫、多发性硬化、脑血管或脊髓病变;

        ⑤   精神性疾患,如焦虑或抑郁症、痴呆;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⑥ 代谢紊乱,如高钙血症、低钾血症、利尿剂所引起的脱水,糖尿病,尿毒症。

        还有一些是因为增龄,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被吸收。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粘膜敏感性下降,参与排便的肌肉张力低下。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使食物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不足。或因生活习惯改变、排便姿式不当、经常服用强泻剂及灌肠等,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下降,以致虽有粪便进入,而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经冲动,使排便反射不能产生而引起便秘。精神抑郁或过于激动,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而引起便秘。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等,也可造成结肠的蠕动失常和痉挛性收缩而引起便秘。

        说了这么多,足见便秘的必然性和高发性。那么治疗便秘只能靠药物吗?还有什么更安全的方法吗?


        除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外,保持肠道健康也很重要。那么如果真的便秘该怎么办?难道只能吃药吗?其实也不然。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已经为我们解决了这样的尴尬。益生菌的诞生,就是比较好的福音。它更安全且有效。益生菌最开始投入临床多用于婴幼儿,主要是考虑它的安全性。婴幼儿的各脏器机能还不健全,或者说是比较脆弱,而且服药会产生耐药性,对于今后的健康会有很大危害,所以用益生菌解决肠道问题现在被更广泛的推广到患者中。不过既然是肠道问题,除了便秘以外,腹泻也是益生菌能够克服的难题。绝大部分治疗便秘的药会导致腹泻,而治疗腹泻的药会导致便秘。有几类药更是在说明书上注明容易引起便秘,比如:胃病药、止泻利尿药、抗高血压药、抗过敏药、麻醉药以及、布洛芬、补钙药、补铁剂等。所以便秘和腹泻反反复复,不胜其烦。

        益生菌不是药,几乎没有不适应症,还能有效从内里改内分泌失调的现象,脱离腹泻、便秘烦恼。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益生菌这么的受推崇了。

        只是应当严重提出的一点警示是:在选择益生菌时,消费者应该注意该益生菌是否有标示“菌株”标示。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现在需要强调的是:益生菌的标示应该包括菌株名,因为益生菌的功效更多地取决于是什么菌株”。如:双歧杆菌BB-12、鼠李糖乳杆菌LGG,这样的益生菌标示才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对菌株进行细详标示的要求。“BB-12”、“LGG”这样的字母就是菌株标示。

        据权威第三方调查,发现国产益生菌食品无一例外都只标明菌种,而没有菌株(没有任何产品有标明菌株,只有菌种标示,如“双歧杆菌”,这只是菌种标示,而非菌株),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实际对人体有效的是足够多量的活性菌株,所以有些消费者服用了国产益生菌并不能有效解决便秘或者腹泻问题,就是因为其所食用的国产益生菌含有的活性菌株太少、甚至是没有导致。

        由此看来,消费者在选择益生菌时更应当注意该产品是否有“BB-12”、“LGG”等这样的菌株标示。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