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张皓

工商部门和张皓“样本对接”,如何?

  六年级学生张皓,在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高卫芳的指导下,历时半年实验,发现如今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被荧光增白剂污染。12月1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检测情况通报”,在抽取的132个样本中,有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合格率为97.73%。(12月2日《新京报》)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副主任王建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张皓同学的调查我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不好评论。”由此看,相关部门的“抽样调查”并没有和小张皓做必要的沟通。顺着这条轨迹,不难发现相关部门不论从抽样的样本,还是从依据的标准,都和张皓“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张皓依据的标准是四川省公布的地方标准DB51/T907-2009《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北京市工商局依据的标准则是《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NY/T1257-2006)。哪一个更科学合理,是否首先需要给公众一个解释?

  为了鼓励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为了抽样的科学合理,双方比较好能“样本对接”。

  比如,实地考察张皓采集样本的市场,并在相同的地方取样重测。当然,在重测时也应考虑到,这些市场可能已自行整改。如果张皓采集的样本还在,也可以重测,看结果是否一致。在检测的程序和方法上,通过权威专家之口,确认哪个更科学合理,张皓和农学博士生的检测方法有没有不合理处,然后,在专家的指导和监督下,双方对样本再行检测,并将过程和结果公之于众。

  当然,也不妨请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居中评判。之所以要这样做,其目的是通过严谨的科学检测方法和态度,让市民看得明明白白,不至于在到底该信谁之间徘徊,也能更加放心地食用鲜蘑。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