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教不可缺失
近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专访《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在读者和网友中引起较大反响。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网络跟进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网友认同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至于父教缺失的原因,调查显示,“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排在第一位。
教育子女应当是父母共同担当的义务,这是无可否认的。父亲在智慧、知识面上也许并不优于母亲,但父亲身上也一定具有母亲不具备或比较弱的某种特质,把这些问题缕析清楚并在孩子的教育中加以强化,才是最重要的。而在当前的中国,父亲更多地充当家庭经济支持者的角色,由于工作繁忙,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孩子不能保证一定时间与父亲的正常沟通。
母亲经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孩子积聚了无以复加的爱,这种爱是绝对的、伟大的,但也往往导致溺爱,提供无限的温情和安稳、舒适,喜欢对孩子的一切加以包办。相比较而言,父亲是粗放的,更能放手一些,能给孩子更多尝试的机会、探索的机会,父亲也更喜欢刺激多变的游戏,而不像母亲那样缺少变化,这将使孩子更勇于接受挑战和冒险,这就是独立意识的培养。这样的培养让孩子勇敢、有魄力和勇于承担责任。
男性和女性的天然差异使得父亲在很多问题上更趋于理性,而母亲则更趋于感性,父亲相对宏观一些,而母亲相对微观一些。这样的差别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和判断力。理性教育偏弱的孩子通晓是非、明白事理的能力会比较差。偏于理性的父亲会给孩子更多的权威感、纪律感、约束感。同时,父亲相对果断、坚毅的气质也会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力量、支持和安全感,父亲还是孩子积极情感的满足者。
勇敢、独立、纪律、良好的心态,这是成长为一个好孩子、以后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所必需的,因此,父亲应当有意识地发挥自身的这些良性作用,并把做父亲当成自己的一项事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心血。关注孩子不在时间长短,首先是要有责任意识,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要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为孩子作表率,多跟孩子相处,和孩子一起玩,跟孩子作朋友,跟孩子互动,真诚交流,认真沟通。
当然,父教并不是严苛,并不是颐指气使的一言堂,父亲也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暴跳如雷的严父,那样的父亲除了让孩子惧怕之外,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父亲应该用自己的气质、智慧、判断力去影响孩子,而不是走入“慈母严父”的误区。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亲,每个人做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提高。愿每个家庭中的父亲都能真正在孩子性别角色的认知、智慧的培养、性格和能力的形成方面做到良性示范和引导。
- 2009-04-09父教不可缺失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