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盐之惑:到底是身体需要碘还是市场需要碘?
碘盐之惑2009年5月,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由卫生部牵头在浙江、辽宁、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调展开。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可能因食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一时间关于碘盐的问题幻化成一出扑朔迷离的悬疑大戏。
谁该补,谁不该补,公众什么时候才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对碘盐的追逐与逃离,是否代表了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某种脆弱的特质?拥有几千年制盐历史的山东,碘缺乏和高碘区相互掺杂,下一步又该走向何方?
我们不缺碘,为什么要吃碘盐
从1996年开始,家住滨州市滨城区的王德才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买盐,都要详细观看包装袋,直到看到“加碘”两个字才放心。“那时候全民抢碘,只要买到加碘的食盐,就算是有了健康的保障。”
“我省最早供应碘盐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技术条件和标准等限制,只在全省20多个缺碘很严重的县区提供碘盐,包括济南的南部山区,泰安、临沂和胶东的几个县。”山东盐务局食盐专营处处长高晓春向本刊记者介绍。1994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强制推行加碘食盐。1996年,山东省盐务局开始向全省供应碘盐,“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政府行为”,“全民加碘”由此拉开序幕。
可是到了2008年4月的一天,滨州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一名到医院进行体检的市民无意中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从那时候开始,单位查体普遍增加了一项针对甲状腺的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检查,我们发现竟然有将近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结节。”该体检中心王主任告诉本刊记者。
据长期从事甲状腺病状研究的滨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魏主任介绍,滨州地区是自然形成的黄河冲积平原,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碘,再加上碘盐天天陪伴,类似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癌症)等病将会高发。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菏泽。
2005年1月,在菏泽市政协一次会议上,以菏泽市卫生监督局副主任医师蒋平原为首的部分政协委员提交了《我们不缺碘,为什么要吃碘盐》的提案。提案建议:高碘的菏泽不应实行缺碘地区的食盐加碘法规,有关部门应立即停止向高碘区食盐加碘,改售自然盐。
提案一经报道,立即在当地引起轩然。
“不是一直在说菏泽碘缺乏吗?怎么现在又成了高碘区?”
“过去说吃加碘盐对身体好,现在又说补碘对身体不但不利,反而有害。碘盐到底该不该吃?”类似的疑问一度充斥当地媒体。
千佛山医院两腺外科主任医师付荣湛告诉本刊记者:“碘缺乏肯定是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原因,但是碘过量,是不是能够引起甲状腺疾病,这个问题还在研究之中,还不能最后确定。”
付荣湛介绍,最近几年甲状腺病人比以往绝对人数多了,“就我们医院而言,现在一年能有200多例甲状腺病人。”
记者调查发现,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医院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多年来同样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总体发病率高达10%至20%。根据对我省居民尿碘含量衡量碘摄入状况,山东人整体情况摄入碘稍高于适宜量,但没过量。
成也碘盐,败也碘盐。曾经全民追逐的碘盐,如今越来越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到底什么人该补碘,什么人不该补碘?被当成国策的“全民补碘”该往何处去?
到底是我们的身体需要碘,还是市场需要碘?
没有人怀疑,山东的盐曾经几乎“养活”了大半个中国。
公元前685年,管仲相齐,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将齐国所有的制盐作坊造册登记,统一管理。然后凭借丰富的海盐转化成的国力和战斗力,使齐国称霸中原。2008年12月,考古学家在寿光发现商晚期制盐遗址,有专家称这将改变中国盐史。
现代中国人吃的盐,来自海盐、矿盐和湖盐,而山东自古以来以海盐为主。莱州湾盐区是我国及世界上利用地下卤水资源最早的地区,如今已经从低效的海水滩晒逐渐转向高效的卤水滩晒。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盐几乎和火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一支作战部队可能由于外因所迫吃不饱饭,但是战士们打仗之前必须吃到足够的盐。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食盐加碘几乎成了改变中国人身体状况的一根救命稻草。无数人欢欣鼓舞,非碘盐不吃,而国家也在大力推行这项功在千秋的政策。
“所谓全民补碘,只是一句口号,实际不是全民性的。”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碘缺乏病专家咨询组组长陈祖培说,在1994年出台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高碘地区不供应碘盐;不宜食用碘盐的人,可持指定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到指定单位购买非碘盐。
当时人们对“全民食盐加碘”政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落实得“异常”到位,甚至在一些本不该供应碘盐的高碘地区同样如此。
“这是执行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政策制定出了毛病。”陈祖培认为,这主要是当地政府和盐业公司的责任,“高碘地区一开始的划分,并不明确。”
“不能否认的是,盐业公司受利益驱动的现象是存在的。”中国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专家认为。
“这些年来,当利益趋同时,盐业集团与卫生部门可以做朋友,当利益相抵时,则是另一回事。”一位专家说。国家对盐业实行垄断经营,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碘盐售价高出非碘盐不少,原本不需要碘盐的高碘地区,也被盐业部门强行推广碘盐。在食盐加碘地区,未加碘的盐无法在合法渠道流通,否则即被当作“私盐”处理。
“当我国很高兴地成为消除碘缺乏病国际典范时,美国人的尿碘含量却在下降,达到161微克/升的最佳状态。我很怀疑,按照他们所说的补碘强度,尿碘怎么能达到这种合理水平?欧美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强化补碘吗?”曾有专家这样表达自己内心的疑惑。
2005年,山东省盐务局、山东省卫生厅联合下文,20个县(市、区)停供碘盐,改供非碘食盐。其中,菏泽市8个县区及成武县4个乡镇停供碘盐。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人的介绍说:我国有3098万人生活在高碘地区,截止到2008年10月,已有山东、河北、江苏等6个省份82个县647个乡镇的高碘地区停供了碘盐,覆盖人口2831.79万人,占高碘威胁人口总数的91.4%。
而在碘缺乏地区,就应该无一例外的供应碘盐吗?从全民补碘到某些地区谈碘色变,我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民族根源、文化基因?经过了15年的碘崇拜,忽然间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始料未及的困境。
一项旨在消除碘缺乏危害的公共卫生政策,难道又要为大多数中国人带来碘过量的苦恼?有媒体惊呼,假如碘过量真的能够引发疾病,十数亿中国人岂不是当了或正在充当着食盐加碘的“实验品”?
谁来捍卫我们的“非碘权”?
一位碘缺乏病防治专家透露,与碘缺乏病防治成绩相伴,近几年,学术界对碘过量问题的研究开始出现争议。“由于涉及国家食盐加碘政策,这些争议多止步于研讨会、文章等学术层面。”
学术界争议的潜台词是,我国目前确实面临碘缺乏和碘过量的双重挑战。
而据相关信息显示,明年,我国食盐加碘含量将从20-50毫克/千克,下调到20-30毫克/千克,各省可以在此范围内自行把握标准。
这是我国自1994年推行全民补碘以来,第二次调整食盐加碘浓度。
“早在1999年9月,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就专门讨论下调加碘盐浓度;2000年10月,我国执行新的加碘盐浓度标准,比1996年的标准明显降低。一直到现在35±15毫克/千克的浮动范围,我觉得更合理了。”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刘守军介绍,“济南也一直在按此相应调整。”
既坚定不移地为多数人补碘,又照顾高碘区等不适合补碘的少数,这对政府管理方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近日在济南各大超市卖场调查,发现超市里卖的盐无一例外都是碘盐。消费者**制碘盐的占绝大多数,也有一些消费者来询问不含碘的盐,但找不到,最后只能买碘盐。一个事实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食盐加碘量尽管高于中国,民众仍有选择非碘盐的权利。“像美国,超市里有非碘盐销售。”陈祖培介绍。
一位评论员这样说:任何公共政策,不变的只是公共性、权利性和民生性的内涵;在外延和形式上,必须与时俱进,不可一劳永逸。尤其是像“全民补碘”这样的公共政策,必须从矫枉过正到正本清源。
但是要做到不多不少刚刚好,对谁都是一个颇有难度的挑战,毕竟吃喝不能从餐厅搬到实验室,拿着量筒量杯进行。可是,不光不同地区人对碘的需求不同,同一地区不同人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真的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不拿量筒量杯,又能怎么办呢?
- 2010-07-28卫生部否认“碘过量” 降低碘含量并不意味碘过量
- 2010-06-17卫生部: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居民不存在碘过量
- 2009-09-02碘盐之惑:到底是身体需要碘还是市场需要碘?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