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就诊花费高 为报销家长无奈要求门诊转住院
水母网8月12日讯(YMG记者 纪殿国 摄影报道)记者获悉,进入暑期,许多儿童患有感冒、发烧症状,市区各大医院儿科病房爆满,
部分医院儿科病房走廊里都住满了患儿。据统计,仅在市区烟台山医院、东方医院、毓璜顶医院、烟台中医院和107医院,每天就有超过1600名的患儿前去就诊或接受住院治疗。
调查显示,就诊时,许多家长纷纷主动要求医院将孩子从“门诊治疗”转为“住院治疗”。为什么?原来,不菲的治疗花费,让很多家长从城镇居民医保政策中发现了“门道”,为规避门诊“大处方”行为,现行城市居民医保政策规定,医院门诊费用(未成年人意外伤害除外)不得报销,而住院后就可以按规定报销。
看一次感冒、发烧医药费近千元
家长反映:吃不消
昨日,家住祥和小区的史女士,带着7岁的女儿去市区一家医院看病。史女士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孩子入伏以来的第2次感冒。前一次在门诊打吊瓶5天,花费了1000多块钱。这还不包括检查费用。我这次一到医院,就要求立即让孩子住院,这样能报销。”
记者从多家医院儿科门诊了解到,治疗感冒发烧,有的患儿一天输液费用的确在200元左右。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孩子患有感冒发烧,治疗一次大约需要1000元左右,有点让人吃不消。
住院费用能报销
家长要求“门诊转住院”
患儿家长丛先生告诉记者,居民医保对在医院就诊的门诊费用不予报销。而住院,像三级医院,虽然有700块钱的起付线,只要是医保目录以内的医药费就能报销一部分。他说“一旦住院,孩子参加的居民医保,就能给报销一些。”
采访中,一名儿科医生坦言,在日常门诊中,确有很多家长一来就主动提出让孩子住院,因为这样就可以报销了。有时候病房床位满了,即使住在走廊加床,家长也同意。甚至在没有加床时,孩子只能坐在病房椅子上输液,家长也毫无怨言。
怕拒绝“门诊转住院”产生纠纷
医生大多顺从家长意见
据医生介绍,积极要求让孩子住院的,除一部分是参保居民医保的,还有不少是为孩子购买了商业保险的。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儿科医生说:“谁不想省点钱?医生也理解,一般睁只眼闭只眼。这样,既同意了了家长的意愿,又无损医院利益。”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弱,病情变化十分迅速。”有医生表示,医院往往会顺从家长的要求,降低住院指征和标准,让孩子住院治疗。以免因拒绝“门诊转住院”,而产生医疗纠纷,导致医院和医生担责任。
不过,医生们也承认,如果患儿达不到住院指征和标准,而被安排住院,实际造成的是医疗资源的浪费。有些孩子在病房里接受治疗,输完液就“请假”回家。 相关费用则全部按住院的程序走,实际构成“挂床住院”行为。
不符合标准的“门诊转住院”
是违规“套取”医保基金
“门诊转住院”现象已经引起医保部门的重视。昨日,烟台市医保处相关人士表示:不符合住院指征和标准,不可以安排住院。不合规定的“门诊转住院”看起来是对医保政策的“合理”利用,实际则是“套取”医保基金。这种现象,在省内一些其他地市也存在。
据介绍,市医保部门曾多次夜间突击检查“挂床”病号。稽查人员告诉记者,用虚假“挂床”的方法套取医保费用,是部分患者,甚至是个别医院和患者使用的最常见的骗招。
一些患者所患疾病明明是门诊就能看的,却要求或与医生“商量”,来个住院“小病大看”;本来不用住院的疾病,干脆来个“挂床”治疗。挂床患者夜间常常溜号,有的则干脆不去住病房,稽查人员通过夜间突袭的方式,经常让他们露了马脚。
最简单的看病省钱方法
选择合适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医保部门工作人员指出,“小病进社区”一直是医改倡导的方向之一,尤其是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实施的形势下,“药物零差率”已大大降低了社区门诊的看病费用。同时,医保政策也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予以更大倾斜。在一、二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报销比例均高于三级医院。
“选择合适级别的定点医院就医,不仅能治好病,更能省钱。”市医疗保险事业处工作人员说,居民医保的住院起付线和报销比例与医院的等级相关。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在一、二、三级医院住院的起付线分别为:300元、500元、700元;报销比例分别为:70%、60%、50%。
起付线和报销比例这样设定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分流患者,最大限度地调配医疗资源。因此,参保居民如果需要住院治疗,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 2010-09-28深圳将启动儿童就诊信息公告制 网上实时发布
- 2010-08-12儿童就诊花费高 为报销家长无奈要求门诊转住院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