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昆明地震

昆明地震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以来,昆明市防震减灾局震害防御处电话就响个不停。一个平常“静悄悄”的部门,突然变得空前热闹。“昆明会地震吗?”、“我们住的小区楼房可以抗几级地震?”、“如果昆明发生地震会不会死伤那么多人?”……半个月来,类似电话每天近20个。 

        令昆明市防震减灾局震害防御处处长靳树才疑惑的是,打电话来表示担心的市民中,没有一个是城中村居民。 

        如此大的地震难道就没有给我们薄弱的城中村一丁点惶惶然?更让人揪心的是,此次汶川地震中,房屋倒塌最严重、死伤最大的是学校,而在昆明城中村,有多少民办学校、幼儿园和城中村整体建设一样,不具备起码的抗震设防能力? 

        靳树才说,一提起地震和抗震设防,最担心的就是城中村和学校。
抗震“危房”遍布336个城中村? 

        和昆明100多万居住在城中村的人一样,今年61岁的大观楼新村居民李大爹对“地震局”没有一点概念,从不觉得地震跟自己有什么联系。 

        10年来,在大观楼新村居住了一辈子的他和早已分家的3个儿子分别建盖了新房,和儿子们的6层新房相比,李大爹的稍微矮一些,有5层。 

        同其他原先的村民一样, 将楼房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是李大爹最主要的收入来源。7年前建盖楼房时,原先只准备盖2层,砖混结构,施工队是村民介绍来的。后来,随着昆明城中村整体人口数量激增到100多万,庞大的人口数量,密集的人口密度,催动着李大爹这样的“房东”们疯狂地给楼房加层、加高、加肥来增加收入。 

        昆明伴随着336个城中村摊饼式衍生的,是一栋栋拥挤、混乱、无节制“疯长”的楼房。 

        李大爹的2层楼在建起两年后变成了5层,地基没变,而且加盖了阳台。他知道,这已经是当初地基所能承受的最高限度了。在城中村,几乎每一栋加盖的房屋都变成了“积木式”和“碉堡式”,没有一家做过工程地质勘察及相应的地基处理。李大爹还记得,当初挖地基的时候,挖了不到3米就见水,填进去20多个立方米的大石头,才算是打了基脚。

       据有关专家介绍,绝大多数城中村村民建房的处理方式大都一样,因为基础处理不规范、地震承载力不够,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沙土液化等现象突出。

       据有关专家介绍,昆明城中村4层以下自建房,大约能抗御5级多地震,每加盖一层,抗震能力就降低0.4—1度,加盖到6层时,基本丧失抗震能力。 

       令人揪心的城中村学校 

       在城中村容纳的近80万流动人口中,近五分之一是1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绝大多数选择在城中村里的民办学校接受教育。 

       在土堆村中段,一家名为“蕾蕾小学”的学校在此“扎根”好几年。进门操场边的两层砖房就是学校的教学楼,进门的左侧是土堆居民活动室,许多村民在昏暗的光线中打麻将,右侧是一栋2层砖房,因年久失修,墙面风化得厉害。3个孩子在一张石头做的乒乓球桌上打球。在他们的指点下,记者穿过教学楼右侧巷道,经过几间简易宿舍,又发现了10多间教室。记者碰巧在操场遇到几名老师,他们告诉记者,即便这样的简易小学,也拥有近800名学生。 

       在一间墙上歪歪扭扭写着3年级(1)班的教室里,记者发现,容纳40个学生教室的天花板,是用3层板拼接而成,因为露着很大的缝隙,可看得见层板上面顶层的石棉瓦。最骇人的是,一溜8间教室,墙面全是土墙,记者在几间教室里都看到学生在墙上挖出来的大大小小的洞。当记者问一名在此教书的老师:一旦发生地震,这些学生怎样逃生?她腼腆了半天指着操场说,孩子们可以马上跑出来,记者问“穿过坑洼不平的教室通道?”她说:“还可以跑出去。”穿过右边更加狭窄而弯曲的通道,经过两层看上去破烂不堪的砖房,从旁边高耸的城中村“炮楼”,跑出去? 

       记者发现,城中村的民办小学因为容量需求大,基本选择自建,而民办的幼儿园则直接选择在村民家中经营。一家招收了近100名孩子的幼儿园,就设在该村村民楼房的5楼,而这一栋楼房从3层开始,都是加宽出来的。 

       像这样的学校和幼儿园在城中村却不计其数。 

       一旦地震死伤超汶川 

       靳树才说,为什么说城中村最让人揪心?首先,没有一家自建房是按抗震设防要求建盖的,房屋抗震能力差,一旦发生地震容易造成大面积垮塌;其次,没有统一规划,房主为占一墙之利,侵占通道,一旦发生地震,救援人员进不来,本不该倒的房屋倒了,本可逃生的人逃不了,本可营救的人救不了;第三,人口密度过大。可以想象,不仅是地震,包括火灾、水灾等各种天灾人祸,都可能使这样的人口高密度区域陷入拥挤甚至混乱,加上本身通道狭窄,人群的疏散和救援成为最大的问题。 

       学校也同样令人揪心,学校人口集中,教室和其他居室相比开间较大,本来就需要较强的承重压力,如果事先没有地震安全性标准评价,加之房屋建筑质量有问题,一旦发生地震,后果已经看到。 

       记者从昆明市地震减灾局了解到,因为地震安全意识不够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其他公众场所,抗震设防标准审批没有百分之百地覆盖。而针对城中村小学或边远山村小学的抗震设防更是一片“空白”。因为资金缺乏,这些学校多数是东拼西凑建盖起来的,有的随便选择村舍闲置的房屋,有的自建简易房做教室,因为夹杂在城中村中间,没有空地,没有标准通道,很多这样的房屋就是不地震也算危房,一旦发生地震,死伤将超出汶川地震之上。


       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

       村中村是一个城市的发展之痛。去年底,仇和书记到地震局调研时说,城中村改造是昆明市委、市政府关注的老大难问题,它给昆明的城市建设、市容市貌、市民生活、社会治安、消防安全都带来极大的隐患。“一旦昆明发生地震,那昆明的城中村将成为坟场。”受这句话刺激的不仅仅是当时在场的官员和干部,更是在昆明市掀起了全社会对城中村现状以及改造的关注。 

       就昆明而言,受地震检验的机会很高,虽然历史上最近的一次破坏性地震离现在已经有170多年,但作为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昆明,仍旧存在着发生中强地震的隐患,而来自周边的地震同样也会给昆明带来极大影响,正因为如此,这种从个人蔓延到社会的对地震安全的侥幸心理实在是很可怕。 

       对现有城中村进行改造、重建,来改善城中村将来的地震安全面貌,无论对政府还是村民个体,都是唯一的选择办法。靳树才说,要提高城中村房屋的抗震能力,最终必然进行连片开发改造,建盖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当然首先是全社会都需要增强抗震设防意识,严格执行抗震设防行政审批制度,其次在每一项建筑工程中,不论大小,均要按照政府规定程序办理抗震设防审批,按规范进行建设和施工。因为汶川地震中,那些质量低劣的建筑是造成伤亡惨重的罪魁祸首。

       专家建议:4条措施减少地震伤亡

       将农村自建房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结合实际制定“一村一策”长远规划,对新的建设用地连片开发,不留死角,不出现新的城中村。 

       二是分步骤实施城中村改造,对加宽占道和加高部分以及有碍疏散和救援通道的坚决拆除,留出疏散和救援通道;对加高加层部分予以拆除;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进行抗震加固,对无加固价值的拆除重建;留出适当空地,建成绿地,作为避难疏散场所; 

       三是坚决制止超边界、挤占道路和公共用地的建设,并严格按规范实施建设,否则视为违章建筑; 

       四是加大城中村抗震设防宣传力度,将村民居住房、生产用房以及附属设施用房的建设许可和业主的切身利益挂钩,让每一个村民,每一个市民真正意识到抗震设防工作不是一句空话,和每一个人的生命权有关。而针对学校,目前已选定东川、寻甸、嵩明、富民、晋宁5所学校,作为抗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让孩子学来带动整个家庭的抗震设防意识。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