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儿童看病难

如何破解儿童看病难:儿科面临人才流失窘境

  

   8月1日,关闭15年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病房再次开放,当年被调至外科、心脑科等科室的医生重新回归。而按照新医政要求,北京市二级以上中医院将在两年内全部恢复儿科。显然,这对缓解儿童“看病难”是一个好消息。

  在北京儿童医院,患者的等候时间常常达到七八个小时,要看专家号往往得凌晨三四点起来排队。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高峰时段已经达到9000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儿研所)也达到6000人,接近饱和。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三甲综合医院,已经取消了儿科病床。

  据卫生部统计,1995年分别为35所和9407张床位,2005年达58所和14353张床位;与此同时,综合医院儿科床位总数则由1995年的5万余张下降到2005年的4。2万张。2005年中国0~14岁儿童人数约2。43亿,仅有58所儿童医院;美国儿童人口约7300万,却拥有超过130所儿童医院。

  针对儿科出现的问题,笔者走访了北京两家儿童专科医院和设有儿科的二甲、三甲综合医院,希望还原儿科真实面貌,探索儿科摆脱困境之道路。


  儿童看病的三个选择

  笔者在各医院的走访中发现,尽管北京有两家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和多家设有儿科的综合医院,但儿童就医的选择却相当有限。大体上,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选择,北京儿童医院、儿研所。这两所医院科室配备齐全,有急诊和病房,日门诊量均达到5000人以上,是患者就医首选。

  8月初的一天,凌晨3点,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前已排起了延伸至西二环的长队。家住延庆的张大爷,凌晨3点就来排队,但直到当日下午3点才拿到了第二

  天看病的号。据说,这种情况每天都可以见到。上午9点,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内:挂号处家长们排着长队;候诊区家长们一边哄着生病的孩子,一边焦急地等号;楼梯上满是来去匆匆的患者和医务人员。儿研所的情况与儿童医院类似,早上8点半就已经挂不上号了。

  由于人多,在这些医院看病的患者要浪费90%%的时间在排队上,从挂号,看病,到最后取药,要用3~8个小时。

  第二选择,北京中医医院、西苑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东方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的儿科,以及一些配置较好的二甲医院的儿科。据有关医务人员介绍,这类医院日门诊量通常在300人左右,有急诊和病房。

  笔者上午8点半赶到北医三院时,儿科走廊上已经站满了患者。笔者到东方医院时,已经是下午3点。虽然过了就诊高峰,但依然有10多个患者。带儿子来看病的张女士说,孩子得小儿抽动症已经8年了,一直在这家医院治,医院离家近,而且和儿童医院相比患者少,看病不用排长队,医疗技术也有保证,很放心。

  据医生介绍,这类医院人多时排队可能要两个小时,全部看病流程一般1~3个小时。

  第三选择,病房和急诊设置不全,日门诊量很少的综合医院。位于东城区的某三甲医院急诊只到晚8点,没有儿科病房。儿科在门诊楼东侧,设有三个诊室。走廊墙壁上印有《海底总动员》的小丑鱼,诊室门口的椅子上零零星星坐着几个患者及家长,环境很干净也很清静。

  北京市崇文区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有病房没急诊,位于宣武区的一家三甲综合医院、东城区一家二甲综合医院有急诊没病房,另一家位于宣武区的三甲医院没有病房和急诊……在记者观察的一个小时内,患者数量不超过10个,医生工作清闲,患者看病很方便,基本上是随到随看。


  什么造成了儿科冷热不均

  一方面是儿童专科医院、有名气的综合医院的儿科人满为患,一方面是一些普通医院的儿科冷冷清清。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冷热不均?

  据了解,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儿科的医疗技术和配套设施参差不齐。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这里科室齐全,有全国最先进的儿科治疗技术和设备。来自内蒙古临河的一对夫妇千里迢迢来北京儿童医院,就是认为当地的医院规模小、技术差,连普通的儿科重症监护室都没有,一些基本的检查项目也做不了,看不了疑难杂症,不放心。

  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高峰时段已达9000人,儿研所也达6000人,接近饱和。去儿研所看病的一位患者家长说,“没有办法,以前也想不费这么大的事,去综合医院看得了。可每次都是一样的结果,那些医院的医生看到最后对你说,你还是去儿童医院或者儿研所吧,我们解决不了。几次下来,孩子有病就直接去儿研所了。”

  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韩玲也在论文《正视综合医院儿科困境,组建更多儿童医院》中表示,综合医院儿科有两个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有一定数量的优势专

  科,主要接收疑难重症患儿;另一方面,因属医院单一科室制设置,各类适合儿童的影像设施、生化检验设备及项目较少,相当一部分患儿难以在一家医院完成系列检查、检验项目,或者由于医院没有良好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往往只能转往儿童医院,从而导致病源、病种流失。

  患者的就医习惯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安奶奶家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每次小孙女生病,即使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她也会带着小孙女来北京儿童医院看病,“家里就这一个孩子,即使难点儿挤点儿,看病也要去比较好的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徐春军说,家长现在对孩子越来越关注,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把孩子当宝贝宠着,看病都要去大医院,比如北京儿童医院、儿研所,他们觉得大医院技术好。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宋红梅认为,可能公众对整体医疗资源分布了解不足,很多人认为小孩有病只能去儿童医院,却不知道综合医院也有儿科。

  北京市卫生宣传中心马彦明主任认为,这种习惯会导致综合医院儿科成本付出过大,难以维持经营。其实70%%的患者到大医院去看的都是普通疾病。


  儿科到底赚不赚钱

  在采访中,不少医务工作人员反映,儿科不仅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而且儿科自身的特点造成了儿科成为所有科室中最不赚钱的科室。

  公立医疗机构收入来源有三,即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出售利润和政府财政补助。药品收入是公立医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几乎与医疗服务收入相等。2007年,所有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高达2000多亿元。

  儿研所副所长王天有说,儿科是大门诊,小病房。主要的病人都集中在门诊上,检查手段很少。的检测项目有CT、核磁,动辄上千元,但是儿科的检测往往是雾化吸入、微量元素检测等,一项往往只有几百元。儿科查血量只占门诊量10%%,照胸片数量是门诊量3%%左右。“医院只能保本经营。”

  “以药养医”的政策环境以及儿科用药剂量少,检测项目少等特点使儿科成为最不赚钱的科室。

  宋红梅说,得了病用药,一天一支两支,但是儿童只用几分之一支,所以按医疗收入考核的话,儿科收入通常比科室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唐锁勤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又常常不能自主表达,看病时也不配合,因此给儿童看病往往要花去比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儿科病房的人员数量配置也高于病房,但儿科各种服务价格并没有因此提高。如果将儿科病房变成病房,至少可以获得3倍利润。”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也称,国家并没有对医院儿科进行直接的专门补贴,国家按差额对医院的成本补贴大约只有10%。

  有关医务人员介绍说,医院的经营要自负盈亏,儿科不仅没有利益可图,还要医院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生存,减少运营成本,综合医院必然要

  减少儿科病床、儿科医生的配置。徐春军介绍,北京中医医院开始建院时有近40张床位,儿科医护人员最多达78位。1995年关掉儿科,一方面是因为看病的小孩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1995年医疗改革,医院需要对自己的收入负责,儿科的财政运营成本逐渐增加,入不敷出。

  据介绍,过去几年间,北京一些三甲医院关闭了儿科病房,只留下门诊。

  儿科面临人才流失的窘境

  儿科不赚钱、综合医院缩减儿科科室和病床等原因,导致儿科人才大量流失。

  唐旭东认为,儿科是“哑医”,孩子不知道自己哪里难受,讲不出来,需要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判断。儿科的风险也很大,病情变化特别快,比如,孩子患了肺炎,很容易转化成有生命危险的心衰。


  儿童患病的这些特点,造成了儿科医生工作量大,压力大的局面。

  在采访中,很多儿科医生反映,虽然很喜欢孩子,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巨大的工作压力,微薄的工资使他们感到很不平衡。北京协和医院一位门诊医生4个小时要接诊40~50个患者。北医三院医生值夜班一晚上要看130多个病人,基本上不能休息。

  王天有说,在儿研所,医生工作第一年实行24小时责任制,24小时要住医院。5年后进行专业医生培训,日工作量也要10个小时左右。但是硕士、博士毕业的住院医生一个月平均收入不到3000元。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统计,2005年中国0~14岁儿童人数约2。43亿,占总人口的18。47%%,2005年中国儿科医师人数仅为63704人,仅占医师总人数4。0%%。儿科医师日均负担门诊量,2007年、2008年分别达到13。5人、15人。

  徐春军称,儿科收入少,儿科医生的工资在整个医院人员的收入中处于下等。而且儿科医生工作忙、风险大、待遇不高,一些儿科医生转向了放射科、内科等科室,人才出现了流失,人才队伍断层。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院长封志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儿科医生可以说是青黄不接。优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研究生选择儿科方向的就很少,还有一大批人毕业后又转到其他专业中去了。更何况,从2000年开始,各大医科大学院系调整,大多数医学院的儿科专业就此消失,更失去了培养儿科医生的土壤。”

  儿科发展路漫漫

  儿童医院满负荷运转,综合医院虽然按照卫生部科室标准规定设立儿科,但是却面临着病源、资金和人才的匮乏。综合医院儿科的设立不仅没从根本上缓解儿童专科医院的压力,反而成了医院发展的“包袱”。

  儿科并不是科室的缩版,儿科的特殊性决定儿科发展必然要走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

  宋红梅认为,应该告诉家长:儿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综合医院没有问题。综合医院儿科有综合医院的优势,相关的科室以及更全面和高水平的检查手段可以给儿科很好的技术支持。就协和医院来说,作为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疑难病诊疗中心,其儿科对疑难病的诊治,在全国也有很好的口碑。所以,好的三甲综合医院也是儿童患者的一个选择。同时,应该对百姓进行医疗资源分布知识的宣传,使其能够更准确合理地选择就诊医院,减少就诊过程中不必要的周折,缓解目前看病难的状态。

  王天有建议,“病人合理安排看病时间”。儿研所实行的是专家全天门诊,合理安排看病时间,不仅可以解决“看病难”,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也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他还认为,北京仅有两家儿童专科医院,数量还是太少,只有加快儿童医院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按照新医改要求,卫生部门将在北京建设[0。74-3。90%]2至3家中医特色突出、学术水平较高、功能完善的中医儿科诊疗中心,以满足北京市民对中医儿科诊疗服务的需求,缓解城北和城南患儿“看病难”的问题。

  2010年6月1日,随着北京中医医院被定为中医儿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北京中医医院的儿科病房在关闭15年后再次开放,儿科床位增至10张。西苑医院和东方医院成为北京市首批中医儿科诊疗中心。两家医院提供24小时儿科急诊和全年无假日门诊,周六日专家出诊,床位数20张,年门诊量计划达到10万人。

  徐春军指出,虽然北京中医医院重新开设儿科病房,医护人员由原来15人增至20人。但是医院儿科运营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儿科10张床位都是从妇产科挤出来的。要将儿科长期开设下去,希望卫生部门给予医院一些政策倾斜;也希望儿科大夫可以继承前辈优良传统,为了从医信仰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从医院角度来说,关键是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医院会为儿科适当提供一些补助。徐副院长也希望患者家属、社会对儿科有一个认可、理解。

  马彦明说:“综合医院儿科设了撤,撤了又重新设的现象历史上出现过几次。”他认为,这涉及儿科的生存问题。虽然国家很重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一直在进行着医疗体制改革,但是医改涉及中央十几个部门,不同人群的利益,这个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改革要一步一步推进。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