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搭桥有新术式
日前,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石祥恩教授运用桡动脉移植至颌内动脉翼肌段与颈内动脉搭桥术,成功为1例因患脑动脉瘤致左眼失明的患者实施治疗。该搭桥技术为脑动脉瘤、脑中动脉闭塞等需要增大脑血流和替代脑血流搭桥的患者提供了新的疗法。《欧洲神经外科杂志》评价此方法是“巧妙的颅内外血流搭桥,解决了临床的关键问题”。
据了解,接受该术式的患者是一位23岁的女性,左眼视物不清已有2年,并逐渐加重,伴有头痛。后来,其左眼突然失明,右眼视力下降明显。检查后发现该患者左侧颈内动脉有一个巨大的长形动脉瘤。术后,该患者头痛好转,右眼视力恢复。其颈内动脉造影显示,颌内动脉供脑内血管显影良好,颈动脉瘤消失。
据石祥恩介绍,选择较高流量的供血动脉、较短的血管搭桥距离、颅内血管相匹配的动脉,是解决目前颅内外血管搭桥的难点和关键。以往临床应用的颞浅动脉搭桥术及大脑中动脉末端搭桥术,常因血流量不足(每分钟10毫升~15毫升)、搭桥距离较长,血管开通率低。
经过多年研究,石祥恩及其团队在临床解剖研究中发现,颌内动脉中翼肌段断端的外径、长度与正常大脑中动脉M2段下干近分叉部血管相匹配,能满足中等流量(每分钟40毫升~70毫升)以上的脑血流量的需要。同时,通过选择性颈外动脉血管造影发现,颌内动脉距离颅内较近,缩短经颈外动脉至大脑中动脉搭桥的距离近13厘米,节省了所需移植血管的长度,符合作为颅内外搭桥的供血动脉要求,适合用于绝大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复杂性动脉瘤及其颅底肿瘤血管搭桥的治疗。
据悉,石祥恩研究团队采用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搭桥术的方法,已对13例脑缺血患者行增大脑血流搭桥术,其中部分病例发表在《欧洲神经外科杂志》上。
- 2011-08-30颈内动脉搭桥有新术式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