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医疗券

河北首创“医疗券制度” 从送医到送服务

  2006年,石家庄市桥东区率先建立了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并在全国得到推广,社区医生由日常“坐诊”变为主动上门“送医”。在“医疗券”考核制度实施后,社区责任医生的工作职能由主动“送医”变成了主动“送服务”。

  近日,桥东区向辖区67个社区发送270万张医疗消费券,并将消费券的使用情况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年终考核相挂钩。这是桥东区继3年前率先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并在全国得到推广后的第二次重大转变。这种在全省首创、乃至全国首创的做法无疑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大胆新颖尝试。

  全省首创“医疗券制度”

  7月6日,省会元南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责任医生李同彬到60岁的辖区居民张大妈家中登门巡诊,并为其送去了卫生服务消费券,建议老人每年到社区服务站做两次免费心电图检查。老人高兴地说,“如今的社区责任医生处处为群众着想,服务真是更周到了。”

  事实上,感受到这种变化的不止张大妈,随着近一个月以来,桥东区270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消费券开始逐步发放到67个社区,在让居民享受到更便捷医疗服务的同时,社区责任医生也多了一个更精确的考核标准。

  “发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消费券,只是桥东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机制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一项内容。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多种办法,建立了多种机制,使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及管理得到进一步提高。”桥东区卫生局局长程林告诉记者。

  事实上,桥东区从去年开始就有发放医疗消费券的想法。程林说:“之前考核社区卫生机构的标准存有很大弊端,必须要有全新的考核标准。那么怎样才能体现公平和公正呢?我们想到以前人们曾使用过的肉票、布票和粮票等,商店对于票的回收量很客观地体现了营业量。这种方式能否用在社区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呢?经过大家研究认为可行。”

  他说,发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消费券”,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于首创,它旨在发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充分体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即切实让群众能够享受到社区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在近一个月的实践中,卫生局的这种美好构想正在一步步被证实。

  “医疗券”送实惠给居民

  为辖区33万居民逐一发放共计270万张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消费券,这是省会桥东区为解决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新举措。今后,该区居民可凭此券到辖区任何一个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常规体检、社区巡诊等32项免费服务,而所需费用则全部由政府埋单。

  在华夏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正碰上拿着医疗消费券来看病的退休职工蔡女士,她高兴地对记者说:“消费券的发放,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件好事,既省去了一些常规费用,又能让家人看好病,还拉近了我们与社区医疗机构的距离,一举多得。”

  记者看到,桥东区“公共卫生服务消费券” 附着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手册”中,券面为红色,打孔设计,可单张撕下使用。“消费券”分为专项券和通用券两种,发放对象以家庭为单位,每个家庭可获得30张,其中专用券12张、通用券18张,人均消费金额20元。

  专用券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定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对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巡诊,家庭成员健康评价等服务。通用券是在规定的32项服务项目中,居民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确定服务内容,其中包括70岁以上老人免费出诊、转诊联系及代采(送)血样、实施安宁服务等。由于每户家庭成员结构不同,专项券用完后可用通用券代替,70岁以上老人还将额外享受到20元的免费项目。

  桥东区卫生局局长程林说,该区在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21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服务项目,将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了32项,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载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消费券便应运而生,它实现了社区患者、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的“三赢”。



  一次“优胜劣汰”行动

  健康咨询每次4元、家庭巡诊每次8元、65岁以上老年人心电图每次6.4元、健康教育每次1.6元……诸如此类的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在区政府的财力支持下,社区居民们可通过使用卫生服务消费券的方式全部免除。由于年底区卫生局将根据消费券的使用情况作为考核标准,并据此给予专项经费补贴,这种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华夏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王乐奇指着社区消费券免费服务项目简介,如是说。

  桥东区卫生局社区办主任胡萍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社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贴10元钱。传统的做法是:每逢年底,区政府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管辖人数进行考核,按各服务辖区的人头发放补贴,这样很不科学。比如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一般,但因分管小区人口较多,发放补贴相对较多,而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突出,但辖区人口较少,补贴也就相对较少,形成了“干好干赖一个样”的局面,不利于调动社区责任医生工作的积极性。而此次通过发放社区卫生服务消费券的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新机制,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那么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新机制的建立有哪些好处呢?

  汇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魏静丽说,该中心辖区共有3万余名居民,其中包括户口不在本辖区范围的流动人口和因购房外迁过来的居民,按照过去国家21项免费医疗卫生服务的经费拨付惯例,区政府依据派出所户口登记人口为基准进行拨款,汇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户口在册人数仅为1万余人,按人头补贴10元计算,该中心每年的经费补助不足10万元,但该中心实际管理的3万余名服务对象远远超过了这一数字,这样就出现了工作量大,补贴不足的情况,明显有失公平,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的考核机制的出台,使社区责任医生接诊量与消费券回收制度相挂钩,有助于社区责任医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意识,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公平、公正的方向迈进”。

  “当然,新的考核机制的建立,对于我们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来说,既是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更多的还是压力,消费券回收的多少,由广大居民对我们社区责任医生的服务质量所决定,群众认可你,才会主动找到服务站来看病,才会使用消费券,否则,他们宁可多花钱,也不愿来社区看病,道理简单明了。”魏丽静说,“这就需要责任医生不仅有不怕辛苦的态度,还要有用真心打动居民的情怀。”

  从“送医”到“送服务”

  自6月12日开始发放以来,270万张医疗券中已经有约150万张送至患者手中。

  在具体发放过程中,卫生局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有的年轻家庭需求量不大,而老人居多的家庭有很多。所以卫生部门也在完善“医疗券”的发放制度。

  程林说,他们改变发放办法,比如,现在是社区医生巡诊时登记发放;辖区居民到医疗卫生服务站咨询的、有需求的发放;老人家庭已经用够“医疗券”的,但还有需求的仍要发放。

  桥东区从2006年6月起探索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制”,谁家有病人打来电话就上门诊治。不仅收费低廉,还免费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送医送药、代买药械、联系转诊,实现了由“坐堂等诊”到“上门送医”的转变,大大简化了群众的就医中间环节,满足了群众对社区医疗的基本需求。

  此次实行的“医疗券”制度是实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的延伸,更将观念向前一步推进,一种“上门送医”到“送服务”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医疗券和旅游券等消费券有本质的不同,旅游券代替的是现金,而医疗券代表的是一种考核制度,更是一种医疗服务。我们以后还要将这种制度坚持下去。”程林说。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