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并不等同
在有些人看来,只要孩子没病没灾的长大就不错了,谁带都是一样的,那么这种想法正确吗?
迫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许多年轻爸爸妈妈忙于工作,而将孩子全权交给老人。孩子在老人的溺爱下,变得自私、任性、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为此,有关专家认为,“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
“隔代教育该不该继续?”许多幼儿父母为此感到困惑。采访中,父辈普遍担忧,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个人能力差、爱受宠,自我中心意识强,这些均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的培养。但若取消隔代教育,自己亲手带孩子,年轻的父母又觉为难,“工作太忙碌,哪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呢。”对此,教育界人士指出,隔代教育不等同于失败教育,它也有积极成功的方面。此外,隔代教育若能与亲子教育有效结合,就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8岁的李先生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楼盘设计、建筑、营销,他都要亲历亲为,是个“工作狂”。他的太太经营一家美容院,作息时间也不固定。女儿豆豆3年前出生后,就放在爷爷奶奶家,有时一两个月都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目前,有很多孩子像豆豆一样正在接受着“隔代教育”。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统计,北京市0-3岁孩子的入托率仅为12%。一直尝试亲子教育实践的原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教务主任赵献荣忧虑地指出,“隔代教育”以养育为主,根本代替不了“亲子教育”。由于老人思想僵化、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偏重于教孩子识字、算题,以孩子能背唐诗、宋词为自豪;有的认为教育孩子是上学以后的事,只要现在不饿着、不冻着就行;有的无限溺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惯得浑身都是毛病……
赵献荣认为,开展亲子教育满足了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需要。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婴幼儿发育的主要动力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婴幼儿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其对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专家则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如0岁开始是语言敏感期、1-2岁是肢体发展敏感期、4-5岁是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
另外,赵献荣提醒说,家长还应该利用婴幼儿的社会规范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对孩子进行“社会人”的教育,使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规范和日常礼仪,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孩子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打下基础。
[[编辑推荐:父母的哪三种错误行为会让孩子变笨]]
- 2013-02-27是谁骄纵了孩子的坏脾气
- 2012-07-05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变勤快
- 2012-06-04家长每天陪孩子多玩儿一小时
- 2011-09-21如何与孩子沟通?
- 2011-07-21亲子教育:如何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 2011-07-20亲子教育:如何培养小男子汉
- 2010-11-23教养**女孩需区别对待
- 2010-02-11家庭教育比较好要遵循几个原则
- 2009-12-25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并不等同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