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医师多点执业

医师多点执业能否扭转医疗资源失衡格局?

  北京大医院门前常年有苦苦等待医治的患者队伍,小医院却门可罗雀。“看病难”,在北京非因缺医少药,而是挂专家号难,根源则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2011年3月1日正式实行。允许医师多点执业,这一新政能否盘活北京丰厚的医疗资源?基层群众能从中享受哪些实惠?由此带来的医疗纠纷谁来负责?

  大专家变“自由人”

  3月1日,北京符合条件的中级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可以在北京市范围内最多3家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这意味着医生将从现在的单位人变成“自由人”,大医院医生可以到基层医疗机构或民营机构“兼职”。

  “多点执业,可以盘活北京医疗资源。”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北京高端医疗人才集中,但资源不均衡: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不均衡,公立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不均衡。”

  方来英希望,“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薄弱学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疗机构要把握机会,加强人才的引进,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北京地区三甲医院的100余名专家,与煤炭总医院签订了医师多点执业合作意向书。这意味着,他们将在不影响自己所在医院工作的前提下,到煤炭总医院出专家门诊或做手术。

  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说:“以前很多知名专家为所属医院独有,开展多点执业后,知名专家可以流动起来,患者不用起早贪黑地挂号,在家门口就可能挂上三甲医院知名专家号,最终受惠的还是患者。”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说:“特别鼓励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鼓励精神科、儿科等专业的医师到综合医院多点执业。”

  儿童“看病难”已引起北京市卫生局高度关注。据统计,北京103家设有儿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每天接诊患儿近3万人次。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急诊人数约占北京市儿科就诊量的47%,但有的医院儿科一天也无人问诊。

  北京某二级医院负责人针对儿科患者少、收入亏损的现状坦言,“家长都信儿童医院,儿科要发展就要招到让家长信得过的专家”。


  到外地“走穴”不属多点执业

  大专家到其他医院“走穴”的行为早已是医疗界公开的秘密。其他医院往往以“顾问”“指导”的名义邀请专家参与医疗行为。“多点行医是医疗行业的现实需要,比如危重病人,只能躺在病床上,无法到其他医疗机构接受诊治。”北京某三甲医院专家表示。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也承认,目前“多点执业”已是事实,很多医生暗地里在做“兼职”,过去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没有纳入医疗管理范围。实行多点执业后,这些“兼职”医务人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注册。

  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医生到外地医院“走穴”不属于多点执业范围。此外,医生受政府指派,对口支援社区、农村的医疗机构,或者由所在医院批准前往会诊、进修、义诊、急救出诊等,也不算多点执业。

  王明晓认为,以往医生“走穴”是医生个人前往注册地以外医疗机构行医,获得个人利益。现在是重新到另一家医疗机构行医,医生收入由医院支付,但是看病收入归医院,是让医生在应用专业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取得合理报酬,与“走穴”不同。

  方来英局长表示,有信心通过健全卫生监督职能,确保医生在本职以外的其他医疗机构出诊、做手术的收费,能够遵守物价部门的规定,“不会私自定价、加价”。方来英认为,只有合法化,才能完善监管,遏制医生“走穴”非法牟利的情况。


  人才流动需完善监管

  有专家提出,医师多点执业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比如大医院医生到二级医院甚至一级医院去做肾移植等高风险手术的情况,将对患者造成更多的麻烦和伤害。

  北京市卫生局规定,符合条件的医生想要多点执业,需要得到目前已经注册的医疗机构的书面同意,而且能够完成已注册执业地点的医院的工作。此外,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应当向北京市卫生局或区县卫生局申请注册,以便于管理。

  王明晓说:“医院将与引进的专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规定执业过程中的责、权、利。多点执业的医师在诊疗活动中要严格遵守执业规则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照卫生局核定的执业地点、范围和类别开展诊疗活动。当发生医疗争议事件,由医院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针对有医院为扩大利润,常常邀请“江湖骗子”假扮专家、教授、名医坐堂行医的现象,有人担心允许专家多点执业,这些假专家是否更容易钻“专家出诊”的空子?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医师资格审核工作已经完成,已计划建立北京市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医师执业信息的共享。北京市医师协会将负责全市医师执业信息档案的建立,承担医师多点执业的推荐、医师等工作。届时医生的从医资质、医德医风、违规处罚情况等都可在线查询。

  方来英表示,多点执业意在打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僵局,试行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具体操作环节和政策衔接等多方面的问题,卫生部门将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和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出台相关政策。 (记者 李亚红)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