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医药科研

中医药科研 如何保有“中国心”

  □本报记者 王 丹 崔 芳□

  “当前,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内涵挖掘和丰富发展不够,以中医药学原创思维为基础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够,基于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古典文献的传承研究不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发展不够。”在1月14日结束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发言,牵动了参会代表的神经。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中医药科研?如何在现代化科研中体现中医药原创思维?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科研体系?在其后的分组讨论上,这些中医药科研的热点话题被反复提起、热烈讨论。

  “向西医靠拢不等同于中医现代化”

  “中医药科研要回归到以提高疗效为核心的道路上来。”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殿兴说。

  杨殿兴告诉记者,中医药科学发展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前几年中医药科研的重点都是验证性的。不论是解剖人体以寻找经络,还是以西医疾病概念建立动物模型以中医理念治病,中医药一直在试图靠拢西医,以此证明自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向西医靠拢绝不等同于中医现代化。”杨殿兴表示,老百姓选择中医药治病、防病的最大动因是它确有疗效,而不是看重它是否能够和西医的某个机理吻合。因此,作为以临床疗效为主要特色的中医药学,应把科研立项的重点放在建立起疗效肯定,可重复、可复制、经得起科学推敲的中医诊疗方法或诊疗路径上。

  主管中医药工作的福建省卫生厅副厅长阮诗玮对此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中医药长期致力于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等基础研究,而以患者受惠为目标的临床研究却很少。事实上,作为一门延续上千年的实践性极强的医学分支,中医对多种疾病都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也有很好的疗效。“发挥中医自身优势,才是中医药走上现代化的捷径。”


  中药越传统越好是认识误区

  “在一些中药学科研中,现代科技成果是否可以应用呢?”有代表提出困惑。

  “很多人都有一个认识误区,觉得中药越传统越好,宋朝研制的药比现在研制的好,传统的丸药比当代的片剂好。这样的认识误区不仅让很多公众,还包括一些政府决策者、业内专家都对现代化的科技成果敬而远之,生怕弄丢了中医药的‘魂’。”杨殿兴认为,这是中医科技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为阻碍。“现代科技成果不姓‘西’,而是时代的产物。只要对中医药发展有利,就要拿过来为我所用。如何保持中医优势,归根结底是要让现代医学融入中医药学发展,是前者为后者服务。”

  据他介绍,目前四川省在中医药科技现代化的项目支撑中,剂型改革是一大重点。“过去的中药饮片块、根、叶很大,传统家庭煎煮不仅时间长、不便于服用,而且药物废渣很多,很浪费药材资源;之后研制的配方颗粒虽然直接用水就能冲调,但有专家表示,中药配伍讲究‘七情’,缺失了各类药物在煎煮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对于药物疗效会有影响。因此,我们正在研究一种剂型,称为煮散颗粒。” 杨殿兴说。

  杨殿兴告诉记者,煮散颗粒就是利用物理方法将药材粉碎。由于增加了药材体表面积,因此有效成分溶出度会相应提高,熬药时间也会明显缩短。“据我们初步统计,使用这样的剂型,可以节省30%的药材;因为不同药材之间没有预先混合,患者按医嘱中的调剂顺序,放在咖啡壶里就能快速成药。”杨殿兴表示,四川省正通过在中医药科技项目中重点支持类似项目,着力推动中医药全行业进步。


  建立以中医药思维为基础的科研体系

  “中医药的特色所在,就是它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辨证论治’等思想理念。这是中医药需要秉持的基本属性。”有的代表认为,除了具体的科研手段、科研项目选择外,要从整体上推进中医药科技现代化,一定要建立起以中医药思维为基础的科研体系。

  “目前,首先要搞好继承。只有加强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古典文献所传承的中医药原创思维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和提炼,才能以此为基础创新发展理论和技术方法,才能加速和扩展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领域。”杨殿兴认为。

  “练这类‘内功’,需要卫生、教育等多部门通力协作,加大力度宣传和讲解中医药的原创思维和其自身特色也非常重要。”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李俊德说。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赵静则表示,在中医药科技现代化发展的大形势下,基于现有的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加强成果转化和推广,也是有效措施之一。

  赵静介绍,北京市去年推出了“十病十药”项目,即围绕首都十大危险疾病,以研发临床疗效突出、相对价格低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为抓手,建立起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创新模式,推动成果转化。目前,以国医大师颜正华的宽胸保心处方为代表的首批14个项目已经正式进入政策支持程序。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