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胆囊的患者,每天的饮食规律与常人不同
不吃早餐、暴饮暴食、不按时进餐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都是导致胆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胆道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不少人还为此成为“无胆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吉林省著名中医刘铁军教授表示,胆囊具有浓缩、贮存和排空胆汁,从而起到调节胆道内压力的作用。胆囊切除后,虽然创口愈合,但引起的创伤以及胆汁被贮存、浓缩的条件不存在,会引起消化道功能的暂时调节失衡。因此,“无胆人”应特别注意起居、饮食、锻炼和随诊,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饮食习惯不良导致“无胆人”增多
刘铁军教授介绍,现在年轻的胆囊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这与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比如不吃早餐、暴饮暴食、不按时进餐等,导致胆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胆道疾病高发。尤其是胆结石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关系密切,比如喜静少动、身体肥胖、饮食过量、不吃早餐等。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而胆结石容易引起胆绞痛、胆囊炎,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石性胰腺炎。当胆结石反复发作时,应需要将其切除;还有些患者平时没有症状,但却有引起癌变的可能,也需要将胆囊切除。胆囊息肉也是年轻人的常见病,而当胆囊息肉的直径在1cm以上时则认为有癌变的可能,应将胆囊切除;如果息肉直径在1cm以下,但生长过快,也应将其及早切除。急、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发生胆囊癌时也应将胆囊切除。另外,胆囊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如果这些功能丧失,需要切除。
胆囊切除后可引起消化道功能暂时失衡
“胆囊具有浓缩、贮存和排空胆汁,从而起到调节胆道内压力的作用。”刘铁军教授介绍,当切除胆囊后,虽然创口愈合,但引起的创伤,以及胆汁被贮存、浓缩的条件不存在,会引起消化道功能的暂时调节失衡。因此,胆囊切除的患者在术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修复和代偿。但总体来说,对人体健康没有什么重大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多下地活动,比如散步、做些简单的家务等。术后头两天,应严格禁食,宜用静脉滴注补充各种营养。第三天起可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果汁等,随后再逐渐改为脱脂牛奶加甜面包、大米稀粥、豆腐羹、以及面食等。术后1个月内应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禁食高脂肪类和煎炸食品。一个月以后,饮食应不要过于追求清淡,可加强必要的营养补充。
“无胆人”每周最多吃四个鸡蛋
“胆囊切除的患者一般需半年左右来逐渐适应消化的需要。”刘铁军教授介绍,在这段代偿、适应的时间里,饮食要少吃多餐,每天以四餐为好,不要暴饮暴食,保持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少油腻,口味适当,容易消化。烹饪应力求清淡,比较好采用清炖、蒸煮、煨汤等方法,并尽量少用调味品。多食含纤维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麦、荞麦等粗粮,以促进胆汁排泄。每天蔬菜摄入量应大于500克,水果至少有两种。还可以喝些酸奶,适当多运动。术后经过半年左右,身体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少量逐次添加脂肪食物,以不造成腹部不适和腹泻等消化不良为标准。患者应减少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动物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鱼籽、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量食用。每周最多吃四个鸡蛋。同时,减少摄入脂肪含量高的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等。另外,还要避免食用海藻、海鲜,忌烟酒。还有很多患者讲究大补,但进补与否应视病情而定,一般情况下,只要做到荤素合理搭配,保持营养均衡,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
规律的一日三餐是预防胆道疾病的比较好方法
刘铁军教授介绍,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胆道疾病的比较好方法。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黏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黏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还应适度补充营养并适当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膳食要多样,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应该少食。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应该多吃。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等是重要的预防措施。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可以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应该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 2011-04-08胆结石手术要“斩草”更要“除根”
- 2010-12-10切除胆囊的患者,每天的饮食规律与常人不同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