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美:和白血病争夺生命
提要:白血病治疗专家胡亚美:“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每一个孩子都还在。”
“原来他们都是幸子啊?”
“胡说!他们都是已经治好了的孩子!和你们一样健康!”
1984年,胡亚美带着一群已经治愈的孩子到陶然亭公园玩。看到这些年龄差距很大的孩子们走在一起,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当得知这些都是得过白血病的患儿后,有些人不禁叫起来。胡亚美气愤地解释。
八十年代初,我国白血病治疗开始取得初步成效。也就在这时,电视台播出了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让观众记住了一个名叫幸子的日本女孩和一种可怕的疾病——白血病。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偏见也由此深入人心。
小儿白血病确实是一种可怕的疾病。1976年,胡亚美53岁。时任北京私立儿童医院医生的她从一份调查报告中了解到,北京地区5-14岁的小儿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上升至第一位,而白血病发病率又占恶性肿瘤的30%—40%。于是,她把自己研究的重点转向小儿白血病:“我就觉得什么威胁孩子健康最厉害,我就应该治疗它。”
那年,她和当时血液科的几位医生、护士组成攻关小组,努力寻找一种适合我国儿童的治疗方案。工作初期,她们遇到了许多困难。第一个难题就是药品缺乏。胡亚美得知上海有一家药厂原先生产带有微毒的白血病药物,但因为该药有副作用且价格便宜,已经停产了。于是,胡亚美带上12张患儿的照片,专门跑到上海,去求那些工人们,给他们讲述患儿的故事,最后还邀请了几十位工人到医院参观。她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国内两家药厂投产这一药物。
有了药还不够,还需要针对儿童的治疗方法。当时国内的治疗条件很差,国外也没什么成功经验,胡亚美只好引用国际上只言片语的资料,结合国内情况进行探索。“为了尽量减少治疗的副作用,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孩子们测智商,一旦发现智力下降,便马上调整化疗剂量。平日里,几个大夫轮流值班,守在病房里。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每一个孩子都还在。”
第二个困难就是家长的不信任。胡亚美牢牢记得自己接治的第一个白血病患儿,4岁的甄丹丹。丹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经过4个星期的治疗,丹丹的病情很快就缓解了。但父母不相信白血病能这么快治愈,反而认为是最初医生的误诊。后来,他们仍按时带丹丹来医院复查,但不取药也不打针。不久丹丹的病就复发了。胡亚美很焦虑,还以为是药出了问题,于是自费买药送去化验。丹丹的父母这才告诉她实情:“我们已经把药停了,现在只让孩子吃中药。”以后丹丹又复发了两次,三年后不幸去世。这样的不幸还有很多。后来,胡亚美想到要办一个患儿家长联欢会,让病情缓解的孩子与治疗中的孩子、家长交流经验,用事实鼓励家长们。如今,经过胡亚美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存活8年以上的已有300多人,其中140多人上了大学或参加了工作,还有17人生出了健康宝宝。
胡亚美每次提到自己收治的患儿,都会亲热地叫一句“我的孩子”。她最珍视的,就是3大本相册,其中收集了每一个患儿的照片。每年,这些孩子都还会寄最新的照片给他们的胡妈妈或胡奶奶。
胡亚美有一儿一女,从幼儿园起就是全托。胡亚美的丈夫患心脏病,独自在家睡觉时从不关门,就怕妻子外出了,自己发生意外没人管。今年,胡亚美86岁了,依然在为建立一所小儿血液肿瘤中心的事奔忙,只能在难得的休息日里陪陪老伴。
- 2009-09-30胡亚美:和白血病争夺生命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