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改变性取向

改变性取向的技术是否适用于人类

  科学家成功改变 羊的性取向———

  科学家通过调整公羊大脑中的荷尔蒙平衡,成功地改变了公羊的性取向。这个动物实验给我们一个提示:改变人类尤其是者性取向是否也能成为现实。实际上,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很多科学家曾试图通过实验改变动物和者的性取向。那么改变公羊性取向的实验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同样的方法能否应用于人身上,并且能够成功改变人群的性取向呢?

  实验一:调整激素水平改变公羊的性取向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改变公羊性取向的实验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要把公羊的头颅切开,在大脑中植入电极,然后向里面注入激素,通过改变激素的水平,来改变公羊的性取向。   

  研究人员称,由于100只公羊中就有至少6只公羊有倾向,这样就会影响到羊群的繁育质量和数量,给农民带来损失。因此科研人员才想办法试图改变公羊的性取向从而减少农民的损失。目前,这个实验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改变公羊大脑中的激素水平,使公羊开始对母羊有了兴趣,荷尔蒙平衡使它们倾向于找母羊作为性伴侣。   

  其实,动物界中行为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很正常的。科学研究表明,至少在130种脊椎动物中都存在着行为或者是同性。这种在成年的同性动物之间发生的求偶行为或,不仅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类似尝试改变动物性取向的实验,在科学界并不少见。   

  实验二:基因改造让果蝇对同性产生兴趣   

  美国《细胞》杂志上曾发表奥地利科学家的研究报告,科学家称,他们先前已经掌握了果蝇求爱的程式化细节:雄性果蝇用前腿轻敲雌性,伸展并振动翅膀唱一曲“求爱歌”,舔雌性的外部生殖器,最后弯曲它的腹部开始交配。   

  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对两种性别的果蝇进行了基因改造。观察结果发现,被改变基因的雄性果蝇失去了原有性取向,开始向普通雄性果蝇求爱。基因改变后的雌性果蝇表现出雄性特征,并与其他普通雌性果蝇交配。此外,这些雌性果蝇还对表现出雌素的雄性果蝇展开“攻势”。他们通过改变果蝇的一个简单基因,改变了果蝇的性取向:雄性果蝇对雌性失去了兴趣,雌性果蝇向同性展示出了交配愿望。   

  改变人类性取向的实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既然改变性取向的实验在动物身上可以取得成功,那么同样的实验应用于人是不是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呢?   

  实际上,试图改变人类性取向,尤其是者的性取向的实验在医学界已经进行了100多年了,在这些方法包括睾丸切除、睾丸植入、性激素注射、休克疗法、脑外科手术、心理分析、厌恶疗法等等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治疗方法。  

  但是这些形形治疗手段至今却没有一项方法能够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有的甚至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损害。以至于目前科学界普遍反对进行性取向的尝试和改变者的治疗。   

  致力于研究的著名学者、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张北川告诉本报记者,成功改变动物性取向的实验只是在实验室中小规模进行的实验,实际上这样的实验并不能改变自然界中任何一种动物中现象的存在。“应用在人身上就更不可能了,改变者的性取向就像改变异性恋者的性取向一样。”张北川说。  

  据张北川介绍,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他认识的另一位今年50多岁的者也是如此。他尝试用各种方法,从30多岁就开始治疗,一直到现在治了十几年也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最后北京的一位医生告诉他,性取向是不能通过治疗改变的,他才放弃了治疗。   

  ●专家观点

  改变性取向实验

  用于人类不道德

  人类学家观察到,世界上很多人,包括在相同文化中成长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性取向。不同领域的学者针对的成因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包括生物学因素、家庭及社会因素、精神动力学因素,但是至今也没能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事实上,人生的每一个层面均受到上述因素不同程度的组合影响,而不仅仅有性取向而已。张北川说,者对于同性的爱恋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最近美国精神病协会的一份报告中也提到,没有“已出版的科学证据”显示治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

  由于的性取向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性取向,因此被认为是不正常。张北川说,人为的对者的性取向进行干预实际上是从文化中产生的。而这种落后的文化又是基于对于人类繁衍后代的需要上产生的。但是这种人为的干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人性的做法。

  与此同时,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也提出,改变动物性取向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形成的机理,而不是为了改变倾向。如果把同样的方法用于人类,即使获得成功,也是不道德的。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