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情绪疏导

灾难过后应及时进行情绪疏导预防“心灵地震”

  

  “4·14”玉树地震发生后,一些市民反映看到救灾的电视画面就感觉情绪低落、心态失衡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其实,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2008年汶川地震后,也有类似现象发生……

  专家指出,并不是只有经历灾难的人才需要心理支持,在很多大的灾难或者大的恶性事件发生后,一些离事发地很远的人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问题,就像是经历了“心灵地震”,这些人同样需要心理抚慰。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期内容,针对未经历灾难的普通市民进行震后心理安抚,帮助大家走出心理阴影。

  安抚受伤的心灵

  并不是只有亲身经历灾难的人需要心理安抚。

  其实心理工作者应该面对的是三群人。第一群人是在灾难过程中受灾的人,包括身体受伤或者身体没有受伤,但是他的亲人受伤的。第二群人是去援助的人,包括当地的人,还有很多从外地调运过去的人,因为那不是他们熟悉的环境,他们在去之前,有自己生活的挣扎,工作的压力,可能还有家庭的很多困难。他们在那种场景,在帮人的时候,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很好的心理的援助,可能这个帮助的持续力就会打折扣的。第三群人是没有在现场的人。这一群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其实这群人同样需要心理安抚。

  也许有人觉得,灾难离自己很遥远,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反问一下自己,在观看新闻时有没有感觉受到了很强的心理震动,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有没有因想起那悲惨的情景而泪流满面甚至对类似新闻内容采取回避态度的时刻?会不会感到害怕、恐慌,想象自己或亲人在灾难现场,想象自己、亲人或者自己的孩子已经死去?我想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恐惧,甚至由恐惧衍生出一种无名的愤怒。如果你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这种时刻,那么你同样属于需要心理援助的群体。


  疏导自己的情绪

  “自从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以后,我觉得我的心情一直没有办法平静,而且我每当看到那种非常刺激的图片和画面的时候,我真的特别有流泪的冲动,甚至对于自己生活的很多东西可以全然不顾,对于生活中小小的一些问题就很容易会有一种愤怒情绪。”网友玉生如是说。

  针对这种反应,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可以每天找一个自己独处的时间,允许自己流泪,在流泪的时候,刚开始会觉得是跟灾难有关系,接下来可以问自己,“我在哭什么?我的眼泪在说什么?我的眼泪在告诉我什么?”这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反思。

  可以关注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完全沉静下来,这时候再想想周围的事,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智慧和勇气,而不是用情绪去做某些事情。

  也可以邀请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大家安静地谈谈,时间限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注意互相谈话的时候如果有人表现得非常痛苦,千万不要试图去劝他,尽管我们很想这样做,但是在大的精神冲击面前,劝说、讲道理都是最没用的。这时最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听他的眼泪背后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因为彼此之间很熟悉,朋友们一般不需要说话也可以表达情绪,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做这样一个和平常不一样的交流,会起到很奇妙的作用。

  很多人想要去做,但一想到那些惨状就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其实帮助灾区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作为远离灾区的人,保重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对灾区的支持,因为个人的良好状态对身边人的情绪稳定是有贡献的,灾区人不仅需要物质支持和心理援助,还需要看到全国人民不会因为他们生活变得不安宁。否则的话,他们会很内疚和自责。

  人在经历灾难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希望,有希望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一个希望,就能够减少一点儿我们的恐惧。

  灾难面前我们一直强调坚强,坚强是很重要的,当我们认为自己能够承受时,这是种很重要的自我支持;但是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稍稍向周围人求助,这时一小点儿的帮助都会让我们的抵抗力变得更强。


  保护自己的感觉

  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先进的传媒技术也能让我们对那种经历感同身受,这样,我们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 保护自己的感觉,不被“震”伤:

  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你的感觉和救灾的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如果可能,每天找一个时间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找到表达自己的方法,考虑如何更好地表达出自己遇到的情况、做的工作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

  找到放松和娱乐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定时定量的饮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睡觉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一个质量高的睡眠,对于恢复人体本身的免疫能力帮助很大,也有助于提升他们应对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

  提供充足可靠的信息,避免谣言造成的恐理。让人们听到最权威、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这是很重要的心理支持。

  珍惜生活,珍惜亲情

  一个地方的灾难,会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不仅是经历灾难的人,即使是不在现场的人也开始感慨我们的生命是多么脆弱,这在我们日常忙碌的生活中,常常是感受不到的。所以它给了我们很好的反思生命的机会,但是代价就是它扰动了我们以前对生命的信任以及对周围所熟悉一切的信任。所以常常我们的情绪会和平常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情绪是非常自然的。

  在灾难面前,很多人都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亲人的重要,一些人变得更加关心身边的亲友,原来忙碌的人也开始抽出更多的时间和亲人呆在一起,这是正确的,并且是十分必要的。当我们看到生命脆弱的时候,它也把我们每一个生命连到一起,在没有希望的时候我们要去培植希望,在有希望的时候我们要懂得珍惜。


  互帮互助,助人自助

  在遇到重大灾难或者大事的时候,帮助周围的人不仅是专业心理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当我们身边的人生活过得好,我们自身的生命就会有安全感,这就是助人自助。

  帮助别人,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倾听,我们想帮人家的时候很习惯去告诉人家怎么做,但是在对方面对灾难的时候或者是在情绪有很大压力的时候,我们这样做就是在批评那个人以前做的不好,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倾听就显得很重要。

  要听些什么呢?我们要听三件事。第一件我们要听他经历了什么。第二件要听他的感受是什么。不要太快告诉他你要坚持,你做得很好,你要继续做,这是给他更大的压力,不允许他表达脆弱。人有条件表达脆弱,才有更多的力量面对生命的艰难。第三件我们还要听他的异议。在听的时候,我们的表情是要有回应的,要努力进入到他情绪的世界中,也就是用我们的心感受他的感受而不是他的思想。这样就会让对方感觉到他所有的脆弱都是被肯定的,这是自然的。这是非常大的鼓励。我们要给他充足的时间说,然后你可以让他知道,其实这不是他的错,每个人碰到灾难或者大事的时候都会这样子。

  下一步,我们通常要帮那个人从刚才的情绪里走出来,回到现实。这时,我们可以停顿一下,然后跟他说,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他一般都会说舒服多了,轻松多了。每一次谈话,每一次宣泄情绪,他都会松一些,松一松,他的负担懈一懈,他就会有更多的办法克服困难。我们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不管对方跟你谈话的时候多么愤怒,多么悲伤,哭得多么厉害,你肯定和支持的表情及回应都是让他向复原迈进的重要支持。

  还有的人可能不愿意说话,对于那些虚弱的人,比如老人和孩子,握着他的手,或者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让他脆弱的心理得到很好的支持。遇到极度悲伤的人,比如正在痛哭的人,不要阻止他的痛哭,而是在旁边安慰,哪怕不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拥抱他、搀扶着他,都是很好的支持,不说诸如“不要哭……”之类的话,要让他把痛苦的情绪释放出来,因为这种极度的情绪释放对平复他的情绪帮助很大。人的情绪在康复的过程中,哭泣是最直接的办法。所以当我们能容忍对方哭的时候,能够给他机会哭的时候,就在帮助他康复的路上走得更快了一点。


  要进行灾难教育

  适当的灾难教育也是对抗心灵地震的必要手段。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转折时期,同时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种类多、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比起抗灾救灾来,我们在防灾减灾方面尚存许多薄弱环节,公民们减灾意识相对薄弱,有的基本上就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因此,从小普及减灾知识,普及灾难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应是当务之急。

  灾难教育不应仅是一门从娃娃抓起的课堂必修课,还应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而且也是一门凝聚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课程。灾难教育不仅是一门与“逃生”有关的学问,更是一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学问。在日本、美国等一些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把灾难警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除了对进行防灾教育,还从娃娃抓起,把逃生技能列为幼儿必修课。许多国家都规定,中小学生每年要参加一到两次防灾避难演习,要定期举办活动纪念大的灾难。

  灾难教育是一项专业的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防灾、减灾、预防事故的发生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这就需要把灾难教育制度化,积极主动地利用天灾警示孩子;进行系统、规范的科学教育与训练,包括意识、知识、技能的训练;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配合;开设防灾课程;加强学生的灾难教育、生存教育和挫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内涵,懂得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生命,从灾难中认识自然规律,学会顺应自然,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提高防灾能力,趋利避害,并把灾害中迸发的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推为学生长久的精神价值坐标。


  做一棵快乐的“向日葵”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像阳光下笑容灿烂的向日葵,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困难。我想,面对灾难, 做一棵快乐的“向日葵”也不失为对抗“心灵地震”的有效方法:

  1、善于发现微小幸福:在“向日葵”族的概念里,敏感与细腻不完全代表着多愁善感,对微小快乐的敏感其实是幸福的来源之一。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比戏剧更精彩,蕴藏在平淡里的小幸福才更值得珍惜。

  2、没有太大野心:“知足常乐”一定是他们信奉的座右铭之一。他们相信欲望越少,越容易快乐。无法掌控的事情,带来的压力只能选择承受;可以掌控的事情,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给自己加压力。

  3、对情绪的钝感力:悲观、抑郁、烦躁、焦虑、生闷气……这些工作、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绪不容易感染他们。

  4、抗压力耐打击:他们是实实在在“煮不烂的铜豌豆,打不死的小强”。在他们眼中,天塌下来当被盖,什么都可以看得开,快乐也是单纯而自然的。

  5、随时随地发泄压力:他们会在生气时一个人在房里狂吼几声,前提是墙壁的隔音效果够好,或者健身、泡澡、爬山、吃顿诱人的甜品……不记隔夜仇的“向日葵”族,同样不会让压力过夜。

  6、感恩的心态:他们懂得感恩。一份工作,一杯咖啡,一个朋友,一个恋人,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因为感恩才会懂得珍惜和把握,懂得捕捉生活中的美好。

  7、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工作即使可以忙碌,但绝不能占用整个人生。业余生活可以丰富多彩,但绝不能落得个游手好闲。他们喜欢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而且更享受这种对生活的掌控欲。

  8、相互赞美的心态:算计别人而达到自己目的的“办公室政治”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适度赞美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善良的心情与省心的社交工具,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

  9、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阳光天性:像向日葵始终追寻着阳光的方向一样,他们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永远对生活保持着高度热情,兴致高昂,勇于改变,对新鲜事物有足够的好奇。

  10、适当健忘的头脑:选择性遗忘是他们独有的能力。对于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他们忘得比谁都快。健忘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也让生活更加轻松。

  11、八小时外有所寄托:辛勤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八小时之外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在兴起时去酒吧晃晃,也可以在家邋遢随意地跟朋友们小聚。可以拿上画笔重温儿时的梦想,也可以DV假装梦工厂。

  12、嘴角习惯性上扬15度:嘴角上扬15度,是“向日葵”族不用每天刻意对着镜子练习而自然流露出的表情,内心的宽容乐观完整诠释出“相由心生”的道理。(千叶菩提) (来源:石家庄日报)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