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童星美女林妙可需要的是平静生活
但在林妙可的父亲林晖而言,女儿的一夜成名反而让他有所担忧。有记者问他:现在网友都在说,小妙可将成为中国第一童星,你们会不会借这个契机把小妙可向演艺界引导?林晖说:奥运会开幕式前,妙可就参加过不少演艺表演,可以说她早就涉足演艺圈了。但作为父母,我们心理上更倾向妙可在成长的过程中多读些书,把文化基础打扎实牢靠些。(8月11日《重庆晨报》)
我很担忧,媒体和网友对小妙可的过度关心,会影响这个9岁小女孩的正常成长。
事实上,开幕式刚过,小妙可的个人信息就被媒体和网络高速传播,甚至有好事者将小妙可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私人信息都贴到了网上,以至于小妙可家的电话这几天来都被打爆了。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表达对"奥运女孩"的喜爱和祝贺,这样的心情我完全理解。甚至,网友们希望小妙可趁势进军娱乐圈,努力成为中国第一童星,当然也都是一番好意。但在这样一种炽热的情绪感染之下,我们却尤其要保持冷静,要更多地想一想:过度关心对小妙可来说会不会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毕竟,她还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第一童星"之类的称呼,也许对她来说真的太重了。她要的,或许只是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跟其他的孩子一样上学游戏,在父母面前撒娇。不管我们怀有多大的热情,也应该完全尊重这个女孩的选择,而不应强迫她走什么路、说什么话,她在某一个夜晚感动了我们,这就够了。
我们好像总是有这样的习惯,把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符号化。不管他是一个也好,是一个孩子也好,一旦被舆论符号化,也就意味着这个"符号"要牺牲自己的隐私、安静生活甚至是选择道路的权利,这个"符号"要做的,只能是尽力去维持自己符合舆论感想的形象。汶川大地震之后,"敬礼**"郎铮曾经感动了全中国,在其后的一段时间之内,让小郎铮点燃奥运主火炬、让他拍电影等提议在网上此起彼伏,人们也一拨拨地赶到医院去看望郎铮,媒体更是一次次地问着郎铮相同的问题,比如"你当时为什么会敬礼"之类的,小郎铮恐惧灾难的伤口也就这样一次次被撕开。时间一长,这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终于被巨大的舆论关注压垮了,他在西安治病时的主治医生就曾在媒体上呼吁,媒体和公众不要再打扰小郎铮,过多的关注已经影响了这个孩子的疗伤,包括心理和身体上的。
过度关注带给了小郎铮第二次伤害,一夜成名的"奥运女孩"林妙可呢?会不会再次被无情地抛入过度关注的舆论漩涡中?
- 2008-08-13奥运童星美女林妙可需要的是平静生活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