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骨髓移植

陆道培:我做了亚洲第一例骨髓移植

  人物简介:陆道培,中国工程院院士,血液病学家。1931年出生,浙江宁波人,被誉为“亚洲骨髓移植之父”,也是中国骨髓移植事业奠基人与开创者。

  “要说我做第一例骨髓移植时,今天参会的好多专家都还没出生呢。”在9月22日一次学术论坛上,陆道培院士回顾会场上诸多年轻面孔,笑着告诉逮住他采访的本报记者。

  1964年1月17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位22岁的女护士正在接受一名33岁男医生的手术,而一个“亚洲第一”、三项“世界记录”就此诞生,他们也成为中国血液病发展史上绕不过去的“原点”。女护士姓张,45年前,是北京市平谷区一家医院的护士,在一次感冒中,她服用了大量的合霉素,没过几天,她的嘴巴、鼻子开始不停地流血,被吓坏了的她去医院一检查,竟被确诊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在当时被称为不治之症血液病的一种。对于一个只有22的年轻生命来说,这不啻于晴天霹雳。

  60年代,包括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血液病还有另一个名字:“血癌”,国内没有一家能治这种病的血液病专科,有名的专家也没有。陆院士告诉记者,她能找到他也是个偶然。“她曾经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习过,知道我是搞血液病的。”实际上,在他上学时,骨髓移植还是课本理论上能战胜血液病的“梦想”,但十几年后,得知张女士还有个孪生妹妹后,他决定这次在临床实践上就此一搏。

  当然,这绝非毫无意义的冒险,陆道培坦诚地用“艺高胆大”来形容当时的自己。在开创一项技术,尤其是涉及到生命的技术面前,陆院士的信心来自哪里?原来,他通过俄文、英文、德文的文章,已知道如何进行骨髓移植。为了让这项技术更加熟练、安全,陆院士经常光顾一个常人不愿也不敢轻易去的地方:医院的太平间。“夜里的太平间阴森森的,我就在这种环境中,在死人身上练习从人体抽出骨髓的技术。”

  当张女士找到陆院士时,陆院士已很熟练地掌握了抽取和注射骨髓的技术,他发现病人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几率很大。但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他面前,张女士的孪生妹妹是个已有3月身孕的孕妇,她的身体能承受得起吗?要是弄不好,那可是三条性命!陆院士想到如果不做,张女士就几乎只能等死。他没有退缩,而是决定从孕妇身上抽取尽可能少的骨髓。

  他的决定是正确,手术结束后,他们都平安无事。这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例、全世界第四例骨髓移植手术,张女士至今像正常人一样活着,也创造了“世界骨髓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记录。另外两项世界纪录是:“以孕妇为骨髓供者”和“最少有核细胞移植数量”成功进行骨髓移植技术。

  纵观陆院士的履历,这个亚洲第一例仅是个开端。在此后不到50年的医学生涯中,出自他之手的国内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不胜枚举,如国内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首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国际双份脐带血移植、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率居世界前列等等。此外,他还是中华骨髓库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并创建中国第一个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面对记者“您一个人为何能拿这么多首创”的提问时,78岁的他回答得很简单:病人有需求。“年轻的时候,我也会想,我不是上帝,很多事情可能做不到。但当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给病人解决了病痛,我决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 1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