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生命”迈出关键一步 学界担忧双刃剑效应
美国首次合造单细胞生物 学界担忧双刃剑效应 奥巴马要评估风险
据新华社电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20日报告说,他们合成了一个人工基因组,并用它使一个被掏空的单细胞细菌“起死回生”。
“父母是电脑”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第一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细胞,它向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
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DNA,并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的、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体内。
经过多次失败的尝试后,最终他们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重新获得生命,并开始在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繁殖。
“这是第一个人造细胞,”领导研究的克雷格·文特尔说,“这是地球上第一个父母是电脑、却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物种。”
基因工程新纪元
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中心主任戴维·马格努斯甚至认为,这项研究可能开启 基因工程新纪元。
20日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预测,将来有一天,新的细菌、动物或者植物等生命体将被电脑设计,最后被人类制造出来。
争议观点
可制造生物武器
有人担心会破坏环境和人类健康
据新华社电 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吉姆·柯林斯反驳说,“这项成果破坏了我们有关生命属性的基本信念,而这种信念对我们如何看待(人类)自己、如何看待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都非常重要”。他不认为上述合成的单细胞生物体意味着一种人造生命形式的诞生,它只是一个带有人造基因组的生物体,而非人造生物体。
还有一些人担心这项技术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环保组织“地球之友”成员埃里克·霍夫曼表示,必须确保相关的法规到位,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免受这项有潜在危险的新技术的伤害。
前景
奥巴马: 危害控制到最小
据新华社电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注意到了这项成果。他当天致信负责生物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统委员会的主席、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埃米·古特曼,要求委员会评估这类研究在医学、环境、安全等领域的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和基因工程等飞速发展,但它们引发的和道德之争从未止息。对待人造生命,在看到其巨大应用 前景时,也要时刻警醒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人造生命看起来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这种技术具有众多优势。就短期而言,可以应用于制造更好的药物、农产品、绿色燃料以及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谁也不知道它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种技术与生俱来地存在着危险,如果滥用可能导致恐怖的灾难。
奥巴马在致信古特曼时也表示,需要确定这类技术的合适界限,将其 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 2010-06-03“辛西娅”诞生引关注 科学家:我的地盘我做主
- 2010-05-25科学家完成首例“人造生命”惹伦理风险争议
- 2010-05-24美诞生首例“人造生命” 打开“潘多拉魔盒”?
- 2010-05-24“人造生命”震动世界 美科学怪兽否认要做上帝
- 2010-05-24首例人造细胞在美问世 专家:人造生命离我们还远
- 2010-05-24“人造生命”迈出关键一步 学界担忧双刃剑效应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