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家长警惕新生儿患淋菌性结膜炎

  近些年代,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导致新生儿患上淋菌性结膜炎的几率也不断增加,淋菌性结膜炎的危害不可忽视,它是导致新生儿眼盲的最大原因之一。

  因此应及早预防、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将其危害程度减少至最低。

  一、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临床表现

  患儿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患儿眼睑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不易睁开,睑裂部黄色分泌物覆盖,分开睑裂,见有大量黄色稠厚的脓性分泌物溢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分泌物涂片检查,在白细胞内均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部分患儿同时患有淋菌性外阴炎。

  二、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治疗

  局部治疗:冲洗结膜囊,冲洗时要注意健眼隔离, 应将头偏向患侧, 防止冲洗时污染健眼。局部运用抗生素眼水频繁点眼(可2小时1次)。

  全身治疗:肌肉注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5-7天。

  三、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鉴别诊断

  本病易于新生儿泪囊炎混淆,笔者发现许多因基层医院甚至综合性大医院诊断为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而转来我院的患儿其实是新生儿泪囊炎。



  四、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讨论

  自80年代以来,淋病在我国死灰复燃,发病率逐年递增,同时淋病引发的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发病率亦相应增加,它是新生儿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眼病。该病潜伏期短,多为生后一天,常双眼同时发病,以高度的眼睑水肿、大量脓性分泌物并在短时间内发生角膜溃疡及穿孔为主要特点。如能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关键是及早确诊、及时治疗和严格隔离,将其危害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

  本病多为产道感染,感染途径为患有淋病或淋病携带者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的分泌物或羊水感染而得,少数为经被污染的手、被褥、毛巾及敷料等间接感染。因此,应大力推广产前检查,对宫颈分泌物进行常规涂片与培养,以筛出患有淋病的孕妇,特别应注意那些被淋球菌感染的无症状携带者。对患有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的孕妇应及早彻底治疗,以防止淋病的传播。

  对早、中期孕妇患淋病者,应积极治疗至阴性对晚期孕妇患淋病者,应积极治疗至足月,并建议服到分娩。对可疑感染淋病的孕妇,产前应做淋菌阴道分泌物涂片与培养,一旦阳性,应立即彻底治疗,以减少对新生儿的传染。

  当前,对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的应用,以全身应用与局部用药并重,治疗应及时、足量、规则。不要滥用抗生素,防止造成淋球菌的交叉耐药以增加治疗上的难度。同时严格隔离措施,严防医源性传播。另外,在做好新生儿治疗的同时,应动员其父母同时做相应的检查与彻底的治疗。

  淋菌性结膜炎较难以治疗,危害大,想要生个健康宝宝,父母比较好在孕前都做一次检查,治好淋病,再怀孕。

编辑推荐:[[结膜炎对视力有影响吗?
引起慢性结膜炎的原因
结膜炎应做哪些检查?]]
  • 1
{/cms:showcontent}